"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教育部新型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功率半导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于2006年7月建立的。
目前,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IT领域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前沿,坚持需求与发展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致力于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集成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材料——器件——微电子技术的交叉和集成,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1)磁电薄膜与微型器件
主要解决集成器件中电、磁信息的探测和传输
(2)功率半导体器件及集成技术
主要解决集成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出
(3)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
主要解决微型结构中电、光信息的获取和传感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80人,管理人员4人,辅助人员2人;客座研究人员16人。在固定研究人员中已形成以陈星弼院士为带头人的一支以40岁左右为核心、30岁左右为主力的骨干研究队伍。队伍中包括了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奖评委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0人,部级专家组成员3人,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导26人。现有研究队伍中,9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0%有海外经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占85%。
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点以及5个硕士点,已具备每年250名左右硕士生、40名左右博士生、20名左右博士后的人才培养规模。2002年以来,共为国家培养硕士生1300名,博士生40名,博士后10名,为改善和提高我国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究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