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服务资源  研发设计   油气与矿产资源   正文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7-09-06  来源: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由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申请,1989年批准立项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是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学科方向设置最为完整的研究实体。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以良好成绩通过评估。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马永生院士。实验室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周守为院士担任。 

油气藏开发工程分室现有固定人员70名。固定人员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2名、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45岁以下年轻教授10人)。
 

油气藏开发工程分室现有使用面积10000余m2。共建成了:岩石物理参数、油气储层组成及结构微观分析、油气层工作流体可视化微观模型实验、油气藏储层流体及油井工作流体分析、油气及储层工作流体岩心流动行为实验、油气藏开发工程数字(数值)模拟、油气藏开发工程新技术大型实验架 等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形成了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及配套技术、复杂油气藏开发渗流理论与应用、复杂油气藏开发相变行为与应用、油气井建井安全工程与科学、储层保护与欠平衡钻井理论及关键技术、特殊工艺井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储层改造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碳酸盐岩与天然气地质8个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
 

油气藏开发工程实验室紧密围绕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国家重大工程技术任务开展科学研究,在服务于国民需要、推动石油与天然气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提高深探井、复杂井钻井成功率、储层保护、欠平衡钻井(尤其气体钻井)、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复杂油气层压裂酸化、天然气开发开采和新型油田化学剂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系列特色技术。2000年以来,实验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项(其中二等奖以上7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二等奖以上5项),授权发明专利231项、实用新型专利159项,发表论文3100余篇,其中三大(SCI、EI、ISTP)1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20余年的建设,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0.0538s ( Load:0.0025s Init:0.0080s Exec:0.0237s Template:0.0195s ) | DB :59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2,71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