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新闻资讯  科技要闻  正文

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2-08-12  来源:

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日,大竹县教科局紧紧围绕全市科技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了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情况调研,深度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支持政策

县财政对获得国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考核得分70分以上,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运行补助。

      通过政策引领,全县省、市级创新平台发展到10家:

 

平台类型

平台级别

平台名称/依托单位

认定年度

重点实验室

省级

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市级

高特苎麻纤维产品达州市重点实验室(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

2011

特种电缆研究开发达州市重点实验室(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2015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

四川省特种橡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四川省柔性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2021

市级

达州市醪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2017

达州市平板显示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7

达州市再生纸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富圣纸业有限公司

2020

达州市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0

达州市氮化镓充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州市天宝锦湖电子有限公司

2021

    )发展现状

2021年以来,全县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赢得行业发展主动权、塑造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平台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1.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平台分别姚穆院士团队全国小龙虾首席专家舒新亚教授团队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华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进行科技合作,投入研发经费7091.26万元自主实施和协同实施科研项目5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16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参与或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发表论文4篇。

2.科研团队持续壮大。平台科研人员发展到199人,其中:固定科研人员132人、流动科研人员67人,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65人。

  3.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科研场所面积发展到11797,每个平台达300以上。配备国内先进仪器设备800余台(套),原值8189万元,其中:单台(套)仪器设备原值10万元以上的有193台(套)、万元以上的有345台(套)。

4.运行管理持续规范。目前,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实施每季度一次以上的主任办公会制度”“每年一次以上的学术委员会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会议制度”,每个研究方向均有一名学术带头人。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参照省级平台运营模式进行规范。财务管理实施依托单位独立核算的相对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5.经济社会效益持续彰显。对外提供技术服务66次,

开展人员培训2259人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219次,检验检测492次,推动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过CNAS国际认可,对外开放、行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主要问题

)平台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亟待攻克现有创新平台规模普遍偏小,在为企业和行业开展供需对接、解决共性难题、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亟待攻关。例如:汽车特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可剥离半导电外屏蔽料生产技术R133 Nm/2 (80Ne/2)高支苎麻纱技术、高温气候条件下米浆抗酸败工艺及技术PET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无机表面处理技术、高强度瓦楞纸和箱板纸生产技术克氏原螯虾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数量遗传选育技术无损电流检测电路的低EMI开关电源设计“VOOC 闪充”“低电压高电流等快充技术等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平台建设覆盖面亟待拓展全县183户规上企业,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企业8家,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4.3%。从横向看,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县(市、区)相比差距明显。从产业来看,平台建设集中在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制造等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没有自己的科创平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渠道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平台建设亟待全覆盖

)平台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科研队伍亟待壮大。区域优势不明显,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尤其是行业顶尖人才和学科领军人才十分缺乏,在紧缺型专业人才引进方面跟不上企业创新需求的步伐。

平台建设投入不足政策引领亟需加强企业平台建设投入不足。由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投入较大、见效周期长,企业不愿承担科研风险的惜投心理和无力投资的状况比较普遍重点是对那些技术含量高但开发周期长、有相当难度的项目,往往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投资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于科研平台建设的引导资金投入不足在建设科研平台工作中,政府帮助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分担一定风险的引领支撑作用愈来愈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下一步工作举措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提升区域产业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向千百亿级迈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扩大企业研发中心的覆盖面,提升行业平台研发能力,加强科研平台的指导、联系、考核、考评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平台发展壮大中的人才、资金、场地等问题,不断提升平台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5坚持差异化替代进口的研发方向,推动平台研发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二)加大政策完善力度,提升平台建设支撑能力。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完善平台建设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政策实效和效应,引领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科技专项资金的有效整合,使有限财力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科技攻关和服务。

(三)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筑牢平台建设人才支撑

健全人才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丰富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配套政策,为人才的生活、工作、住房、子女就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奖励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来竹创新创业。聚焦高端人才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尖端科技人才,打造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引领产业的发展。依托创新载体培养引进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将创新载体优势转化为引才育才的资源优势。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设立人才和平台基地,树立为我所用的人才观、平台观,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育才的良好环境。

(四)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着力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形成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社会导向,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大竹县教科局高新股 何红波 李筱平 刘康 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0.0597s ( Load:0.0025s Init:0.0079s Exec:0.0295s Template:0.0199s ) | DB :57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3,98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