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市场  重点头条  正文

所有环评文件上传全国环评监管平台进行公开!出现污染,追查当初环评进行后续索赔问责

发布日期:2017-03-22  来源:中国电工电气网   查看:400

虽然环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人未必会看得懂所有的文件和数据,但一旦现实出现污染,受影响的民众就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去追查当初的环评,进行后续的索赔和问责。环保部率先进行“自我革命”,主动进行利益切割,推动完成环保系统环评机构的脱钩改制,是对症下药之举,具有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中国电工电气网】讯

虽然环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人未必会看得懂所有的文件和数据,但一旦现实出现污染,受影响的民众就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去追查当初的环评,进行后续的索赔和问责。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评乱象,在今年的两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从今年开始,不论是人还是资产,没有一家环评机构跟环保部有任何关系,我们把这件事情切割得干干净净。”

由于环评单位与环评审批机关存在利益关系,从而导致“环评”变“坏评”,是过去环评乱象的一个突出反映。环评机构因为有官方背景,有权力没责任,只要企业钱给到位,环评就能包过。环评这样一个旨在事先把关的制度设计,就此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对防治污染自然也没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环保部率先进行“自我革命”,主动进行利益切割,推动完成环保系统环评机构的脱钩改制,是对症下药之举,具有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环评机构脱钩摘帽,是治理环评领域乱象的重要突破口。但也要看到,仅仅是环保部门和环评机构的切割,难以保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因为环评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既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死,那企业就会有动力去“收买”。而且,在目前制度下,环评是由企业给环评机构付费,即便不存在腐败的情况,环评机构也有可能受到“金主”态度的影响。当环评机构没有了官方背景,在市场上求生存后,其独立性更有可能受影响。

所以,迈出脱钩摘帽的第一步后,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让环评机构真正独立发挥作用,而不能摘了权力的帽子,转身却投入资本的怀抱。这首先要求环保部门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很多环评机构虽然机制上独立了,但人员还是原来的人员,和环保部门的人脉关系不可能彻底一刀两断。环保部门能否做到铁面无私的监管,这是一个考验。

让人欣喜的是,环保部门对此已做出了一些配套的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全国环评监管平台,所有的环评文件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如果所有的环评材料和结果不仅环保部门能看,还都对社会公众开放,那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监督制度安排。虽然环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人未必会看得懂所有的文件和数据,但一旦现实出现污染,受影响的民众就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去追查当初的环评,进行后续的索赔和问责。

过去环评领域的很多乱象,一个共性原因就是其都在“暗室”里运作。企业、环评机构甚至一些环保部门达成同谋,表面看所有的程序合法合规,但内里一推敲,各项数据都是按需编造的。要根治这些问题,除了让环评机构的身份更独立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开“暗室”,让民众以及环境公益组织等更多的制约力量发挥监督作用。

环评不只是企业和环评机构之间的事,民众才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增强民众的话语权,是防治污染最有效的“武器”。

原标题:增强民众话语权是环评“猛药”比如建立全国环评监管平台,所有的环评文件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公开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0.6189s ( Load:0.0024s Init:0.0080s Exec:0.5879s Template:0.0207s ) | DB :58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2,73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