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至2020年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重点项目分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海岛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和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三个方面,共117项,总投资575782万元(具体项目情况详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景观整治修复。本项目对椒江十一塘围垦后的海洋岸线、滩涂实施海岸带生态恢复建设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浙发改规划〔2013〕112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规划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2013年11月4日
浙江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海域海岛海岸带是国民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应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保护是为了提升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价值,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开发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不规范开发利用活动的长期积累,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显现。为保障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域海岛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健康,促进海洋经济和谐发展,在海洋开发的同时应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解决开发带来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按照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海办字〔2010〕649号)要求,在各地编制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规划建议的基础上,由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编制《浙江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为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申报和实施提供基础,从而保障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进一步优化我省海洋资源配置,推进浙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明确我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导向,科学合理安排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岛整治修复、海洋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为我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提供总体方向和具体指导,保护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
我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尊重自然原则
整治修复与保护必须尊重海洋自然规律,要科学利用与保护海岸线,按照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科学制定与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自然变化规律相一致的整治修复保护措施。
(二)科学前瞻原则
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区域用海需求,体现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前瞻意识,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重点优先原则
根据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严重和重点的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四)经济可行原则
考虑项目安排的经费和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按照“谁使用、谁保护,谁损坏、谁修复”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的实施时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解决海域海岛海岸带存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五)统筹兼顾原则
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要统筹协调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利益等关系;要坚持海陆统筹的原则,综合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还要在项目安排上遵循统筹安排和地区平衡。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浙江省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海岛、海岸带。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第二章 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问题
一、地理区位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南沿海中部,陆域地理坐标介于27°12′N~31°31′N和118°06′E~123°09′E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二、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一)地质地貌
1、地质特征
海域地质。浙江海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东海构造单元,是大陆边缘坳陷和环西太平洋新生代沟、弧、盆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东海构造单元总体上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盆地和琉球岛弧隆起带等构造单元,呈现西隆东坳的构造特征。
海岸带地质。海岸带以基岩港湾海岸为基本特色,陆缘活动阶段发育的断裂构造,尤其是NNE向和EW向的断裂构造,以及与NNE向断裂配套的NNW向和NEE向两组断裂或共扼节理,对于浙江海岸带丘陵山地的分布、海岸线的总体走向、河口港湾的态势以及沿海岛屿的排列方向等,均显示出晚近时期的构造面貌。
2、地貌特征
海岸地貌。北部海岸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南缘,南部则为浙东、南火山岩低山丘陵。浙江的六大水系均通过海岸带入海,使得海岸线蜿蜒曲折,岬角、海湾密迩相间,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浙江海岸地表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浙江省沿海潮间带多属开敞式岸滩,泥沙来源丰富,大部分区域具有不断淤涨的特点。浙江海岸类型包括淤泥质、基岩和砂砾质三种类型,粉砂淤泥质、岩石、砂砾岸滩交错分布。
海底地貌。浙江海域所在的东海陆架是世界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在340千米与600千米之间,平均坡度为58″,平均水深为72米。东海陆架地貌以滨岸地貌类型为主,内陆架为全新世以来形成的现代滨岸地貌及沙波地貌,外陆架则为晚更新世的滨岸地貌及古河谷、湖沼地貌的遗迹。主要地貌类型有现代水下岸坡、陆架平原等。
(二)气候特征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浙江海域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年温适中,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热量充裕的气候特点,但四季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太阳年辐射量在4000~4800百万焦耳/平方米之间。浙江沿海年平均气温在l5~18℃之间,全年气温适中,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三)海洋水文
1、海潮
浙江海域海流可分为外海流系和沿岸流系两大类,外海流系由黑潮及其分支构成,具有高温、高盐性质;沿岸流是由江河入海径流和盛行季风所产生的风海流组成,具有低盐性质。浙江近岸均为强潮区,除浙北穿山、镇海和舟山群岛外,大部分地区潮差大于4米,河口、海湾区潮差更大。最大潮差出现在杭州湾,以澉浦最大,达8.93米。
2、海洋盐度
浙江海域位于东海中部,其盐度受黑潮及其分支带来的高盐水及长江冲淡水的消长,盐度空间分布呈表层低、深层高,近岸低、外海高,河口区低、黑潮区高的特点。冬季等盐线呈东北—西南向,西部表层盐度在31.0‰以下,黑潮区在34.5‰以上。浙江沿岸为低盐区。
3、海水温度
浙江海域处于东海中部,东海冬季表层水温以等温线密集和冷、暖水舌清晰为其主要特征,江海域水温较低,仅6~14℃;夏季整个东海表层温度分布极为均匀,浙江海域水温升至27~28℃,但在个别地区出现上升流,形成低温区。如舟山群岛附近,8月表层水温为23~25℃,比周围海域低2~3℃。
(四)海洋生物生态
1、初级生产力
浙江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基本上位浙南海区>浙北海区>浙中海区,离岸较远的海域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高于近岸海域;时间上,春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春季表层高于底层,秋季垂直分布均匀。
2、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浙江海域浮游植物中中肋骨条藻是主要优势种类,浙北海域最高密度达108个/平方米,其它优势种类还有琼氏圆筛藻、威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洛氏角毛藻、窄隙角毛藻、覆瓦根管藻、翼角毛藻、优美施罗藻、尖刺菱形藻、闪光原甲藻、夜光藻、纺锤角藻、三角角藻等。
浮游动物。浙江省海域浮游动物近岸种类较少,离岸区域种类丰富;中华哲水蚤、精致真刺水蚤、平滑真刺水蚤、背针胸刺水蚤、肥胖箭虫、拿卡箭虫、百陶箭虫、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大西洋五角水母、中华假磷虾等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区域成为起支配作用的优势种。
底栖生物。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的总平均生物量为18.74克/平方米,总平均栖息密度为89.11个/平方米。生物组成以棘皮动物居首位,其次为单位质量较大的腔肠动物,再次为鱼类。从种类分布特征来看,浙北和浙南海区底栖生物种类分布较多,杭州湾海区种类分布较少。
游泳生物。浙江海域海洋游泳生物共计有439种,其中:鱼类365种,虾类60种,软体动物14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高产量的主要有:带鱼、马面魨、鲐鱼、乌贼、小黄鱼、海鳗、梭子蟹、海蜇、鲳鱼、鳓鱼等。
(五)海洋环境
根据《2010年浙江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浙江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分述如下:
海水水质。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明显加重。清洁、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 2640平方千米、7750平方千米、6830平方千米、6580 平方千米和18600 平方千米。与上年相比,清洁、较清洁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扩大了6630平方千米
沉积物质量状况。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全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沉积物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铜,局部区域还存在滴滴涕和石油类污染。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贝类生物综合质量较差,仅有4.6%的测站贝类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34.9%的测站贝类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符合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34.9%的测站贝类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符合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25.6%的测站贝类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超过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六)海岛自然环境状况
全省500平方米以上海岛总数为2878个,其中无居民海岛2639个,有居民海岛239个。结合海洋自然保护区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浙江省开展无居民海岛保护的相关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在沿海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海洋保护区,加强对海洋与海岛资源、环境、生态的保护,成效显著。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10个,通过这些保护区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一批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此外,浙江省高度重视对涉及海洋权益和国家主权的重要岛屿的保护工作,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并积极开展相关维护、巡查等工作,切实保障了领海基点岛屿的环境完好。
三、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空间资源。海域海岛海岸带开发活动,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后备土地资源,但开发利用过程中无序、过度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环境恶化、资源衰退等问题。
海域海岛海岸带整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10年,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趋差。与上年相比,清洁、较清洁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扩大了6630 平方千米。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约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的60%,上升了16 个百分点。
近岸重要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近年来,随着沿湾各类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围海造地建设的不断加快,杭州湾、三门湾和乐清湾等主要港湾原生态滩涂湿地面积日益萎缩,加上众多入海排污口所带来的庞大而复杂的污染物,使水体长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环境风险加大。
主要陆源入海污染物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我省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入海导致河口及周边海域水质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沿岸入海排污口数量不断增加,入海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得不到控制。城乡居民生活废水处理能力不足,沿岸工业企业污水排放达标率低,污染物在近岸海域累积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
海岛资源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目前较常见的渔业生产、港口建设等开发活动对海岛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海岛水土流失,基岩裸露,海岛景观被破坏,对岛礁的海洋生物资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海岛的过度开发造成自然景观、原始地貌和地质遗迹改变,海岛植被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降低,开发利用后的生态风险日益突显。
第三章 整治修复保护
一、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
根据全省海域和海岸带地理状况、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依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全省海域划分为杭州湾海域、宁波—舟山近岸海域、岱山—嵊泗海域、象山港海域、三门湾海域、台州湾海域、乐清湾海域、瓯江口及洞头列岛海域、南北麂列岛海域等九个海域,并提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的导向。
(一)杭州湾海域
处理好治水、围海等海域海岸带管理各方面的关系,探索建立统一综合的杭州湾海域管理体制;在推进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时,需要处理好滨海旅游、湿地保护、海洋渔业与临港工业、城镇建设的关系;强化海陆联动,加强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和综合整治;推进潮滩湿地改造,建设与保护好杭州湾湿地和农渔业区内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逐步改善本海域生态环境状况。
(二)宁波—舟山近岸海域
按照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求,从全省乃至更高层次对本海域深水岸线的利用作合理安排和分工,加强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保护,适度控制工业占用深水岸线和后方腹地,为未来发展留下充裕空间;积极利用舟山跨海大桥,统筹规划本区域整体开发及临港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城镇和临港产业;加强污染型产业的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
(三)岱山—嵊泗海域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殖场所和增殖放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内海洋旅游景观资源,严格禁止低水平、破坏性的旅游开发,保护好海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根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开发区域内深水岸线资源,加强各类海岛深水岸线资源的保护,严格禁止对岸线资源形成破坏的涉海项目,适当控制工业占用深水岸线。
(四)象山港海域
要严格按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加强各类污染物(及含热废水)排放标准、规模、排放口的控制管理,逐步减少入海河流排污总量;除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少量填海和象山港口部经科学论证允许少量围海外,禁止开展大规模区域围填海等海岸带整治活动;适度控制港口建设,禁止建设煤炭(除已建电厂外)、化肥等对海洋环境有影响的散杂货码头;对局部地区布点的大型电厂,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切实加强对港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三门湾海域
加强海域海岸带管理,严格控制围海造地和堵坝截流等活动,严格管理区域内排污口的设置、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和标准,保存区域较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海域海岸带整治,逐步清理对主要功能有明显不利影响的产业,推进生态化养殖,加强养殖污染整治,保护本区域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
(六)台州湾海域
加强对椒江口南侧医化工业污染和北侧化学原料药基地的的综合整治,严格禁止在污染海域从事海水捕捞与养殖;积极开展十一塘海洋湿地公园建设等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大陈岛海域、东矶列岛海域的放流增殖,恢复海域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
(七)乐清湾海域
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协调管理机制,加强乐清湾滩涂湿地保护,逐步恢复本区域生态系统。以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玉环茅埏岛滩涂湿地保护区和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积极保护乐清湾湿地资源和生物群落。加强水产养殖和贝类苗种基地建设,推进海洋渔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污染型临港产业进入本区域,适度控制临港产业规模,加强对工业占用深水岸线的管理。
(八)瓯江口及洞头列岛海域
加强区域性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序建设,协调好河口综合整治、围海造地和港口建设的关系,控制工业占用深水岸线;加强滩涂资源管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优化工业与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实现合理集中;加强生态湿地、海洋旅游、珍稀动植物和海岛自然地貌等资源的保护。
(九)南麂、北麂列岛海域
积极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加强滩涂湿地、珍稀动植物和海岛自然地貌等资源的保护,积极建设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和七星岛海洋保护区。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做好放流增殖、人工鱼礁投放等措施,恢复区域内海洋生态系统。加强海洋环境的在线监测,严格禁止对主导功能有明显不利影响的产业。适度开发海洋旅游,加强保护海岛独特地貌。适度控制海水养殖密度,防止海域富营养化。
二、海岛整治修复
根据海岛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明确海岛岛体、岸线、植被、淡水资源、潮间带、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整治修复导向。
(一)岛体整治修复
针对自然因素或人为破坏造成的岛体破坏,包括人为采石、取土造成的山体破坏,海岛滨海平原上取砂造成的岛体破坏,自然因素造成的岛体侵蚀、崩塌等,采用工程措施防止岛体进一步崩塌,部分或全部恢复岛体原貌;或采用恢复植被等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阻止岛体侵蚀的加剧。
(二)岸线整治修复
采用建设、加固护岸的工程措施和种植红树林等防浪固岸的生物措施,整治修复受破坏的海岛岸线,减轻海岸侵蚀、崩塌对海岛和岛上设施的破坏。优先保护受侵蚀严重、导致海岛面积明显缩小的泥质海岸。对于重要的沙滩旅游娱乐区的沙质海岸,应慎重使用护岸工程,尽量采用丁坝、潜坝等其它方法减轻海流对沙滩的侵蚀,养育沙滩。对于被破坏的基岩海岸,若岸边无重要保护对象,规划期内暂不采用工程措施进行保护。
(三)岛陆植被修复
针对人为破坏导致植被消失、减少,植物群落退化,自然因素造成植被生长不良,物种单一等现象,采用人工干预的方法直接栽培乔木、灌木、草等植物,恢复岛陆植被。同时,通过改善岛陆土壤、水分等生境,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岛陆生态系统。
(四)淡水资源保护
主要是对海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根据海岛地形条件,修建小型水库、池塘、雨水收集水渠与储水池、水窖等设施收集和储存雨水,增加地表淡水的储量。同时,需控制打井的深度和地下水开采量,避免海水入侵;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污染治理,减轻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加强岛陆绿化,促进水源涵养。
(五)潮间带生态修复
针对潮间带被破坏的红树林等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等珍稀生物,开展潮间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清除海滩上大米草等外来入侵生物,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底栖贝类的生境和种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人为砍伐红树林、采撷受保护的珍稀生物。推进人工增殖、放流海洋珍稀生物。
(六)污染防治
海岛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海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两方面。根据海岛生活污水的浓度、产生量和海岛的面积、地形、地表水状况、海岛经济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海岛污水处理的适用技术。优先采用低成本、易管理、少维护的工艺,如厌氧池、生物塘、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对于村庄距离较近的海岛,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将污水集中到一座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对于村庄距离较远的海岛,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在村庄附近建设多套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分别就近处理。加快建设海岛生活垃圾处理场所,根据海岛具体情况采用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的方法科学合理处理,避免垃圾渗滤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清理和妥善处理无居民海岛的海漂垃圾。
三、海洋生态保护
根据我省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海洋保护区、海洋牧场和岛礁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力度。
(一)加强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力度
全面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的选划与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网,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完善现有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建设体系,加强对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保护区执法力度。适当地增加保护投入,加强保护区巡护执法监视设备、管护设施、海洋生物物种保护设施等保护能力的建设,以及生态监测设备购置等监测能力建设。续建或升格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2个,新建1个海洋公园。开展10个已建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调查,进行保护区建区成效评估,完善海洋保护区建设规划。
(二)推进海洋牧场与人工鱼礁建设
通过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实施休渔期制度和转产转业,减少捕捞强度等手段,改善和修复浙江主要渔场生态环境,增强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维持渔场生态平衡。加快人工鱼礁和海洋农牧化建设,推广生态渔业生产方式,制订并实施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中长期规划,大幅度增加增殖放流区域和苗种数量,扩大人工鱼礁建设规模和区域范围,在舟山的桃花、五峙、大衢,宁波的韭山、渔山,台州的东矶、三蒜,温州的东策、北麂等岛屿附近建立或扩大人工鱼礁建设,实现新增人工鱼礁面积50%以上,新建2—3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三)保护海岛与岛礁生态
全面实施海岛保护法,开展海岛生态调查,制定完善海岛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海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重点保护海岛鸟类及海岛周围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保护海岛自然景观和原始地貌,建设海岛防护林、水土涵养林和景观林等海岛林生态体系。严格控制连岛工程,禁止开山取石、炸礁等使海岛灭失的开发利用活动。鼓励推广“风能产电—海水淡化—植被绿化—岛屿生态”等科技兴岛模式。实现全省80%以上的无居民海岛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并设立3—4个岛屿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第四章整治修复保护重点项目
2011年至2020年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重点项目分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海岛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和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三个方面,共117项,总投资575782万元(具体项目情况详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共计32项,其中,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22项,海域海岸带景观整治修复4项,海域空间整理6项。海岛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共计67项。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共18项,其中,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项目12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项目6项。
一、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
(一)项目类型
根据浙江省海域海岸带存在的问题,确定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的类型为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海域海岸带景观整治修复和海域空间整理三类。(1)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包括重要海湾、河口海域、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旅游区毗邻海域、大中城市毗邻海域等的综合整治和修复;(2)海域海岸带景观整治修复:包括人工岸线整治、自然岸线修复、海岸沙滩整治修复、海岸地质遗迹景观修复等;(3)海域空间整理:包括重要开发利用区域、滨海旅游、城镇建设等区域海域空间资源整理、海岸(海洋)工程废弃物清理等。
(二)重点项目
1、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
2011年至2020年,全省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规划共安排项目22项,共需资金146638万元(见表4—1)。其中,宁波市7项、舟山市5项、温州市6项、嘉兴市1项、台州市3项。
2、海域海岸带景观整治修复
海域海岸带景观整治修复规划安排项目共有4项,共需资金30462万元(见表4—1)。其中,宁波市2项、嘉兴市1项、台州市1项。
3、海域空间整理
海域空间整理规划安排项目共有6项,共需资金83565万元(见表4—1)。其中宁波市2项、温州市3项、嘉兴市1项。
表4—1 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统计
行政区 |
项目数(项) |
总投资(万元) |
||
综合整治修复 |
景观整治修复 |
海域空间整理 |
||
宁波市 |
7 |
2 |
2 |
123481 |
舟山市 |
5 |
0 |
0 |
29370 |
温州市 |
6 |
0 |
3 |
38640 |
嘉兴市 |
1 |
1 |
1 |
8922 |
台州市 |
3 |
1 |
0 |
60252 |
合计 |
22 |
4 |
6 |
260665 |
(一)主要类型
本规划的整治修复海岛类型共分为海岛保护、拟开发利用海岛的整治修复、有居民海岛整治、偏远海岛(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基础设施改善与整治、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等5种类型。(1)海岛保护:主要是指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连岛坝拆除等。(2)拟开发利用海岛的整治修复:是指通过修复海岛生态环境,改善海岛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无居民海岛的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3)有居民海岛整治:是指通过提高有居民海岛垃圾、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能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改善有居民海岛的人居环境。(4)偏远海岛(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基础设施改善与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偏远海岛的基础设施,完善中转补给能力以及海岛形态的整治修复,为在偏远海岛开展渔业等生产活动、调查观测等科研活动以及巡航监测等公务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在偏远海岛“以岛为家、守岛为国”。(5)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是指在海岛保护与利用活动中,引入“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倡导生态型开发模式,避免粗放型、破坏型、掠夺型的海岛开发方式,形成“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海岛开发模式。
(二)重点项目
2011年至2020年,全省海岛整治修复规划安排项目共有67项,共需资金254110万元(见表4—2)。其中,宁波市7项、舟山市41项、温州市8项、嘉兴市2项、台州市9项。
表4—2 海岛综合整治修复项目统计
行政区 |
项目数(项) |
总投资(万元) |
宁波市 |
7 |
43900 |
舟山市 |
41 |
154390 |
温州市 |
8 |
21310 |
嘉兴市 |
2 |
1634 |
台州市 |
9 |
32876 |
合计 |
67 |
254110 |
(一)项目类型
根据浙江省生态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确定海洋生态保护重点项目类型为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恢复。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指重要滨海湿地退养还滩和恢复植被;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生态恢复和修复;沿海开发区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典型生态区珊瑚礁移植恢复、红树林栽培和移种、大型海藻底播增殖、海草床养护种植。
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是保护区巡护执法监视设备购置,管护设施、海洋生物物种保护设施等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生态监测设备购置等监测能力建设;以及资源、景观恢复重建工程。
(二)重点项目
1、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
2011年至2020年,全省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规划安排项目共有12项,共需资金44807万元(见表4—3)。其中宁波市2项、温州市8项、台州市2项。
2、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恢复
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恢复规划安排项目共有6项,共需资金16200万元(见表4—3)。其中宁波市2项、舟山市2项、温州市1项、台州市1项。
表4—3 海洋生态保护重点项目统计
行政区 |
项目数(项) |
总投资 (万元) |
|
海域海岸带 生态修复及保护 |
海洋特别保护区 建设与生态恢复 |
||
宁波市 |
2 |
2 |
14750 |
舟山市 |
0 |
2 |
5500 |
温州市 |
8 |
1 |
29657 |
台州市 |
2 |
1 |
11100 |
合计 |
12 |
6 |
61007 |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与监督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整治修复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强化涉海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进涉海部门间合作协调制度的建设,形成海洋管理的合力。支持成立海洋环境保护组织、海岛保护组织、海洋动物保护组织等相关民间团体,鼓励民间团体参与对海洋事务的监督,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补充。针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由市(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组织专家和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建立定期或年度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原则,主要从各级政府征收的海域使用金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中安排。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海岛海岸带修复、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科研等领域的支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海洋环保事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根据经费的具体安排数额,解决存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重要问题,并遵循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解决实际存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三、加强人才技术保障根据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的规划与具体项目实施涉及的不同学科和领域,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整治修复和保护海域海岛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切实依靠多学科的科学技术力量。结合全省海洋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在实施“海洋人才引进基地”建设同时,做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相关人才、技术、教育和管理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发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院校在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方面人才、技术的培养及研发优势。
四、加强宣传力度构筑多元化的海洋与渔业生态文化宣传平台,特别是“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海洋与渔业专题会展、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公园等。建立与广电、互联网等媒体有效合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宣传教育活动,运用评优评先、树立榜样、惩治违法等手段,形成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海洋普法活动,加大涉海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创新法律法规宣传模式,推进法律法规的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的关注度,引导沿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追求绿色效益。
附表:1、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2、海岛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3、海洋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附表1
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和 实 施 效 果 |
实施年限 |
承担单位 |
资金投入与来源 |
|
项目总投资额 |
申请国家海域使用资金补助 |
||||||
全省合计(32项) |
260665 |
156033 |
|||||
一、宁波市 |
|||||||
宁波市合计(11项) |
123481 |
86746 |
|||||
1 |
象山县石浦港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 |
航道清淤工程 |
航道长度15639米,总方量206万方 |
2013—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3600 |
3500 |
石浦港海岸带修复和保护工程 |
东门岛南汇村沿岸整治、石浦港石浦城中区片岸线整治、晓湾港内港岸线整治 |
1800 |
1800 |
||||
石浦港海监执法基地改造 |
改造海监执法码头和岸边管理用房及配套设置 |
800 |
660 |
||||
2 |
象山蟹钳港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海岸带环境整治、海岸基础设施建设、蟹钳港生态恢复工程 |
海岸线现状及滩涂、浅海资源全面调查 |
2013—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50 |
50 |
海岸线专项整治活动,包括非法填海、砂石场使用、养殖用海等 |
150 |
150 |
|||||
整修和增加小型渔业码头15座左右 |
750 |
600 |
|||||
开展沿岸的滩涂进排水港进行清淤,提高进排水和泄洪能力,预计20条左右 |
1000 |
900 |
|||||
治理泗洲头至大青山一带大米草面积15000亩 |
1800 |
1800 |
|||||
荒滩修复面积5000亩 |
500 |
500 |
|||||
建立蟹钳港沿岸防护林带10公里 |
1000 |
700 |
|||||
3 |
象山县松兰山区域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 |
松兰山区域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 |
东沙滩修复保护工程 |
2013—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3500 |
3300 |
南沙滩修复保护工程 |
1000 |
900 |
|||||
白沙湾沙滩修复保护工程 |
2500 |
2300 |
|||||
下洋大岙沙滩修复保护 |
3500 |
3100 |
|||||
石城山海岸线保护修复工程 |
1500 |
1400 |
|||||
泄洪、航道清淤工程 |
1500 |
1400 |
|||||
4 |
象山县西沪港海域生态修复项目 |
西沪港养殖海域生态修复、大米草清除 |
基础设施建设 |
2014—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800 |
500 |
网箱削减与改造 |
1000 |
800 |
|||||
网箱削减与改造 |
1500 |
1400 |
|||||
养殖水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
400 |
350 |
|||||
软颗粒饲料的应用和推广及其他 |
100 |
100 |
|||||
15000余亩的大米草清除工程 |
1000 |
1000 |
|||||
5 |
象山县半边山区域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 |
半边山区域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 |
半边山区域海岸线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 |
2014—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1000 |
800 |
柴岙沙滩改造和岸线整治项目 |
3500 |
3200 |
|||||
新鹤沙滩海岸线整治项目 |
2000 |
1800 |
|||||
6 |
宁海县象山港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 |
象山港西店镇至强蛟镇海岸带修复和保护工程 |
对岸线的沿海公路进行改建,改善地方交通条件,同时作为旅游业基础设施,将促进宁海象山港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 |
2011—2020 |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 |
25000 |
13000 |
象山港强蛟镇至大佳何镇海岸带修复和保护工程 |
对岸线的沿海公路进行改建,改善地方交通条件,同时作为旅游业基础设施,将促进宁海象山港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 |
15000 |
10000 |
||||
7 |
宁海毛峙港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 |
毛峙港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 |
海堤、水闸等拆除改造 |
2012—2020 |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 |
2120 |
1600 |
毛峙港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 |
港外水域清淤通流 |
470 |
300 |
||||
8 |
宁海县长街镇海域整治项目 |
三门湾海岸带修复和保护工程 |
对该区域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杂草,统一规划养殖,提高海域的自然景观质量和滩涂利用效率 |
2011—2020 |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 |
3672 |
3110 |
9 |
宁海县海洋公园建设项目 |
一市镇海洋湿地改造和保护 |
修复当地受损的植被、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珍贵的自然动植物资源。通过清除附近有关的违章建筑,积极修建必要的人工设施,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宁海独特的海洋公园 |
2011—2020 |
15485 |
13126 |
|
10 |
鄞州海岸线整治和海域富营养化生态治理 |
海岸线整治 |
鹰龙山以西海岸线进行清理整治,对岸线部分海域进行抛石镇压等加固工程 |
2015—2020 |
鄞州区海洋与渔业局 |
6000 |
3000 |
改建现有海塘,全长约650米,提高到足Ⅲ级海塘50年一遇设防标准 |
|||||||
海塘修复 |
海塘现有沟渠、水闸进行整理,改建水闸一座,规模为2.5m×2.5m×1(宽×高×孔数),修建连接排水沟渠约300米 |
||||||
海岸带生态修复 |
海岸进行部分绿化 |
||||||
藻类养殖工程 |
扩建10000亩浅海紫菜养殖设施 |
3000 |
1500 |
||||
苗种培育工程 |
建立一家紫菜良种基地 |
||||||
基础设施建设 |
修建一配套渔用码头 |
||||||
11 |
奉化市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 |
海岸带景观整治 |
拆除沿岸部分不合理海塘等人工构筑物、修建滨海步行道 |
2015—2020 |
奉化市海洋与渔业局 |
12878 |
5000 |
滩涂旅游区景观整治 |
依据该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输模式,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修复和改善其滩涂景观 |
1062 |
600 |
||||
悬山、凤凰山和南沙岛生态修复和景观整治工程 |
整治岛上人工构筑物,修复受损植被系统、培育岛上珍稀动植物品种,保持岛上生态系统稳定,改善岛上动植物生存条件。积极修建必要的人工设施,为岛屿将来旅游开发做准备 |
2544 |
2500 |
||||
二、舟山市 |
|||||||
舟山市合计(5项) |
29370 |
19548 |
|||||
12 |
定海区盐仓街道新螺头海岸修复及边坡生态修复 |
新螺头海岸修复及边坡生态修复 |
对盐仓街道新螺头社区海域海岸带以及枕头山北侧海域海岸带进行整治修复,需整治修复海域海岸带总长度约1880m,其中1680m位于新螺头社区海域岸段,200m位于枕头山北侧岸段。 |
2012—2020 |
定海区盐仓街道 |
4877 |
4390 |
13 |
定海区干览镇环境保护和整治修复 |
环境保护和整治修复 |
定海区干览镇保护和整治修复项目主要采取污水处理中心改扩建工程,水产品交易中心污水管线建设工程,河道疏浚及整治工程,保护干览镇生态系统,美化环境。 |
2012—2020 |
舟山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开发管理委员会 |
4017 |
2300 |
14 |
舟山中街山列岛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示范 |
建成曼氏无针乌贼产卵礁40座、恋礁性鱼类增殖礁10座、贝藻类复合增殖礁30座,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密度、贝类的资源密度和藻类的平均覆盖率分别提高20%以上,游泳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提高2倍以上,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增殖放流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4000万粒、幼乌贼100万头、恋礁性鱼类2000万尾,曼氏无针乌贼的放流成活率达到99%以上,恋礁性鱼类和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的放流成活率分别达到50%以上;建成种苗培育基地、行为驯化基地、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自动化在线监测管理工作站等配套工程,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基本实现可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目标。 |
2012—2020 |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3000 |
2000 |
15 |
花鸟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①花鸟岛黄胖嘴—龙舌嘴岸线整治修复 ②南岙沙滩整治修复工程 ③采石场山体修复覆绿工程 ④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工程 ⑤海岛植被修复,原特有植物黑松种植还原 |
2013—2020 |
嵊泗县花鸟乡人民政府 |
3200 |
2700 |
16 |
舟山市沈家门港湾海域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①沈家门港域清淤疏浚工程 ②沈家门港岸线整治修复工程 ③海岸景观修复工程 ④海域环境治理工程:废弃物收集与船只消防设施布设 |
2013—2020 |
普陀区海洋 与渔业局 |
14276 |
8158 |
三、温州市 |
|||||||
温州市合计(9项) |
38640 |
24700 |
|||||
17 |
乐清市跳头村海岸带资源增殖项目 |
资源增殖项目 |
全方位资源、环境、海域、水文、滩涂土壤底质机械结构本底调查;滩涂和海岸带整治和清理;环境生物和生态结构的修复;有效管理养护机制和效果评估。 |
2011—2020 |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 |
440 |
300 |
18 |
乐清市海洋公园建设 |
海洋公园建设 |
在乐清市翁乐临港产业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建设约8000亩的海洋公园,进行岸线生态、湿地、景观、市民休闲观光项目建设。 |
2011—2020 |
乐清市政府 |
20000 |
10000 |
19 |
洞头县国家级海洋公园创建 |
国家级海洋公园创建 |
主要建设管理房、码头、海上游乐设施及配套工程。 |
2013—2020 |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 |
5000 |
2500 |
20 |
洞头东屏连港海岸带整治修复 |
连港海岸带整治修复 |
仙叠岩景区—东岙—半屏山景区沿线海岸带约1500米,规划红线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景观木栈道、景观平台、沙滩整治、绿化、广场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
2012—2020 |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 |
2200 |
1100 |
21 |
平阳县鳌江口海域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项目 |
海域生态环境修复与整治 |
开展鳌江口海域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强化陆海管理联动,联合环保等有关部门对鳌江流域污染源和相关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开展生物资源恢复:选择该海域原有生物优势种类2—3种进行移植恢复,以补充资源量;进行海域环境动态保护管理:在海域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海域环境动态管理系统,并对该海域进行实时管理。 |
2013—2020 |
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 |
1000 |
800 |
22 |
滨海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在龙港新美洲一带原有红树林种植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建红树林面积约500亩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立集观光廓道、环保旅游于一体的红树林湿地公园 |
2013—2020 |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
1500 |
1500 |
23 |
苍南县炎亭海滩自然景观和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对受到破坏和侵蚀的炎亭海滩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 |
2013—2020 |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24 |
赤溪湾海岸带整治修复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对赤溪湾受海浪侵蚀的岸线进行修复整治 |
2013—2020 |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
2500 |
2500 |
25 |
苍南(巴曹)中心渔港海岸线(带)整治修复 |
海域整治与生态修复 |
对巴曹中心渔港受到破坏的海岸线(带)进行整体修复 |
2013—2020 |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四、嘉兴市 |
|||||||
嘉兴市合计(3项) |
8922 |
3139 |
|||||
26 |
平湖市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海域空间整治项目 |
项目区东西长约23公里岸段内的东沙湾、西沙湾、唐家湾海滩,邻近海域及重点区域的山湾、唐家湾、郑家埭岸段海底垃圾进行清理。对独山东平湖市内河出海口至沪浙陆域交界处长约14.3公里海岸带内面积为235亩的两区块老海塘实行造林绿化。其中沪浙陆域交界处至白沙湾岸带区块长1655米,面积109亩;平湖市原全塘与黄姑交界线至粮油码头出口处岸带区块长2670米,面积126亩。 |
2011—2020 |
平湖市农经局(海洋与 渔业局) |
880 |
700 |
27 |
平湖市海域海岛保护监管项目 |
综合整治项目 |
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建设办公室、指挥厅、控制室、签证室、会议室、档案室及有关配套设施。 |
2011—2020 |
平湖市农经局(海洋与 渔业局) |
580 |
200 |
28 |
海盐县滨海生态湿地修复及岸线整治项目 |
滨海生态湿地修复及岸线整治项目 |
1、生态湿地建设在嘉兴市海盐县东侧海域乍浦三期围堤、东南侧嘉兴市污水处理厂段围堤、西南侧海盐东段东隔堤、西北侧场前地方海塘围成的区域内建设生态湿地,面积为800亩。2、促淤坝建设在海盐东段一期围堤东隔堤至乍浦三期围堤之间建设斜坡式抛石促淤坝,共长570m,堤顶高程3.5m,顶宽6.0m。3、东隔堤整治,将海盐东段东隔堤现20年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标准,营造休闲旅游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污水排放工程,将原应急排放管接长至江中,总共须接长825m。保证污水正常排放的同时不影响生态湿地及海岸带整治建设。 |
2012—2020 |
海盐县海洋与渔业局 |
7462 |
2239 |
五、台州市 |
|||||||
台州市合计(4项) |
60252 |
21900 |
|||||
29 |
台州市椒江十一塘海洋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
综合整治修复项目 |
本项目对椒江十一塘围垦后的海洋岸线、滩涂实施海岸带生态恢复建设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在上述滩涂湿地作业区,采取有效手段逐步修复和养护涂面,最大限度地促进滩涂原有生态功能的恢复。 |
2012—2020 |
椒江区人民政府 |
3000 |
|
30 |
乐清湾生态修复项目 |
综合整治修复项目 |
鼓励发展大型藻类养殖;对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并开展养殖容量评估;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
2012—2020 |
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 |
710 |
|
31 |
临海市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项目 |
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 |
白沙湾海堤、岸线整治与改造、海塘和废弃堤清除、湾内清淤、人工沙滩浴场建设与养护、建设景观岸线等内容。发挥相关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港兴产,以产兴城”,实现产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1)通过整治后,白沙湾海域成为具有滨海特色景观的海岸带,构造亲水空间,将其打造成生活城市岸线;2)通过整治后,白沙湾内浑浊的海水变得清澈;3)通过整治后,使得整个临海临港新城的防灾减灾能力达到区域的设防标准。 |
2011—2020 |
临海市东部管委会 |
51542 |
16900 |
32 |
温岭松门乔山港区岸线整治 |
综合整治修复项目 |
对岸线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景观和生态。 |
2011—2020 |
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 |
5000 |
5000 |
附表2
海岛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规划项目名称 |
地理位置 |
工程名称 |
工 程 的 主 要 内 容 |
实施年限 |
承担单位 |
资金投入与资金来源 |
|
项目建设 投入资金 |
申请国家海域使用资金 |
|||||||
全省合计67项 |
254110 |
217709 |
||||||
一、宁波市 |
||||||||
宁波市合计(7项) |
43900 |
43900 |
||||||
1 |
象山檀头山岛海岛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宁波市象山县 |
景观修复工程 |
檀头山岛的姐妹沙滩和连岛沙坝连绵1公里多,金沙碧海,在东海区属稀缺景观资源,被誉为“东海第一滩”,极具旅游开发潜力,但由于地处外海,浪高流急,限制了旅游开发,同时海砂流失较快,通过在沙滩两侧外缘修筑防浪堤,缓波消浪,保护海岛自然景观不受侵蚀。 |
2013—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2500 |
2500 |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
檀头山岛植物种类丰富,且发现了一些珍稀和濒危保护植物,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樟等,针对这一海岛珍稀植物建设相应的隔离保护区,禁止人为采摘,开展移种试验,保护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 |
2013—2020 |
200 |
200 |
||||
海岛环境整治工程 |
海岛上有许多废弃建筑物,主要是居民迁移后留下的建筑物,多数破旧不堪,在整体上影响海岛景观,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合理处置,对岛上连片建筑通过整修作为海岛旅游设施建设。 |
2013—2020 |
2000 |
2000 |
||||
基础设施整修 |
道路修复:岛上原有道路为石子路,年久失修,需进行修复,以旅游人行为主,计划修整宽约2米、长约5000米的水泥路。 |
2013—2020 |
600 |
600 |
||||
水库修整:岛上原有山塘水库年久失修,特别是几处坝体塌裂,需要通过工程进行修整,提高蓄水能力,解决海岛用水需求。 |
2013—2020 |
2500 |
2500 |
|||||
2 |
象山东屿山岛海岛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宁波市象山县 |
基础设施修复工程 |
码头建设:目前东屿山岛上还没有码头,上岛比较困难,可新建一座500—1000吨级码头,以方便海岛交通。 |
2014—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5000 |
5000 |
道路建设:目前岛上没道路,可进行基础道路建设。 |
2014—2020 |
500 |
500 |
|||||
3 |
象山牛栏基海岛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宁波市象山县 |
海塘修复工程 |
牛栏基岛与猪娘山岛之间建有人工海堤,是80年代筑建养殖塘所建,建造标准低,已危损需要修复和保护,海塘分南侧和西侧两段,分别长约200米和50米,需通过整修、加固,提高海塘的防护能力。 |
2012—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基础设施修复工程 |
码头建设:目前牛栏基岛上还没有码头,上岛比较困难,海塘修复加固的同时可以在海塘一侧延伸建设码头,以方便海岛交通。 |
2012—2020 |
500 |
500 |
||||
道路建设:目前岛上没道路,为建设中国海洋能示范岛项目,在岛上建设风力、太阳能、海洋能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海岛绿色能源科普基地,需进行基础道路建设。 |
2012—2020 |
2000 |
2000 |
|||||
4 |
象山花岙岛海岛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宁波市象山县 |
基础设施修复工程 |
花岙岛与外界交通主要依靠与高塘岛之间的汽客渡,花岙岛一侧码头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有安全隐患,需通过整修,提高安全性,同时安装景观灯、宣传牌等,提升旅游形象。 |
2013—2020 |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
500 |
500 |
环境修复工程 |
码头直达村庄和景点,长约8公里,通过公路整修,引种一些阔叶树种或观花植物,进行公路两旁绿化,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改善景观功能 |
2013—2020 |
2500 |
2500 |
||||
岛上的几处人文景观未能得到保护和修整,残檐断壁,杂草丛生,需进行修整和保护,丰富海岛旅游内涵。 |
2013—2020 |
800 |
800 |
|||||
环境保护工程 |
污水处理:在岛上建设埋地式污水处理站2座,用于岛上生活、旅游污水处理,减少污水直排。 |
2013—2020 |
2000 |
2000 |
||||
垃圾掩埋:建设岛上垃圾掩埋场,用于收集处理岛上生活、旅游垃圾。 |
2013—2020 |
1200 |
1200 |
|||||
5 |
宁海强蛟群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宁波市宁海县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坍塌人工岸线修复与新建人工岸线 |
2011—2020 |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强蛟镇人民政府 |
1600 |
1600 |
5 |
宁海强蛟群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宁波市宁海县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现有码头改建或扩建 |
2011—2020 |
1500 |
1500 |
|
景观大道建设(太阳能路灯、透水路面及雨水集结系统、生态厕所) |
2012—2020 |
2300 |
2300 |
|||||
环境保护工程 |
海岛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等建设 |
2012—2020 |
600 |
600 |
||||
环境整治工程 |
拆除损害海岛环境、资源、景观和生态平衡的建筑物和设施、景观恢复工程 |
2011—2020 |
2600 |
2600 |
||||
古迹修复工程 |
横山岛上的镇福庵、普南禅院等古迹维护 |
2011—2020 |
2000 |
2000 |
||||
马岛整治修复项目 |
引种高大的香樟林、翠绿的毛竹林以及马尾松林等,丰富植被种类,提高岛上的植被覆盖率和观赏性,建立马屿野生植物观赏区 |
2011—2020 |
500 |
500 |
||||
太阳能路灯、透水路面及雨水集结系统、生态厕所、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和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等建设 |
2011—2020 |
800 |
800 |
|||||
6 |
奉化南沙岛整治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宁波市奉化市 |
海岛鸟类资源保护区建设工程 |
建立鸟类栖息保护区,加强对鸟类栖息环境的保护,设立鸟类保护警示标志。 |
2013—2020 |
奉化市海洋与渔业局 |
500 |
500 |
修葺鸟类保护区管理房,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设备,提高管护能力。 |
2013—2020 |
1000 |
1000 |
|||||
限制上岛人数,与海上旅游结合,开辟海上观鸟旅游线。 |
2013—2020 |
200 |
200 |
|||||
海岛滩涂修复 |
南沙岛是半红树林植物—海滨木槿的原生地之一,人工育苗已获成功,滩涂试种也初见成效,在岛屿滩涂上引种植一定面积的海滨木槿,美化海岛视觉景观的同时修复岛—滩生态系统。 |
2013—2020 |
300 |
300 |
||||
整治海岛环境工程 |
南沙岛上有一些渔业设施,主要是季节性晒场、渔业生产临时住所等,一方面影响海岛景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海岛鸟类的保护,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合理处置,并进行生态修复。 |
2011—2020 |
1200 |
1200 |
||||
7 |
奉化市悬山岛整治修复保护项目 |
宁波市奉化市 |
海岛岸线整治工程 |
岛屿部分人工岸线坍塌,严重影响海岛抵御风潮的能力。结合海洋旅游开发进行悬山岛海岛岸线整治,加固人工岸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2012—2020 |
奉化市海洋与渔业局 |
1200 |
1200 |
海岛复绿 |
悬山岛整体植被茂盛,由于采石使得山体岩石裸露,像一片片景观伤疤破坏了原本绚烂的港湾风光。按照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搭配的原则,种植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对裸露山岩进行复绿,以恢复海岛自然生态,美化海岛景观。 |
2012—2020 |
800 |
800 |
||||
海岛滩涂保护工程 |
悬山岛东西两侧滩涂发育,与东侧凤凰山滩涂相连,成为象山港主港区最大的滩涂区域,但由于过度利用,滩涂破坏严重。建设海岛滩涂原生态区和人工生态区两种不同的区域,对原生态区通过清理渔业作业,保持原有湿地面貌;人工生态区通过人为改造,直观、具体的展示滩涂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适度旅游开发。 |
2012—2020 |
1000 |
1000 |
||||
二、舟山市 |
||||||||
舟山市合计(41项) |
154390 |
130540 |
||||||
8 |
摘箬山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摘箬山岛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坍塌人工岸线修复与新建人工岸线 |
2013—2020 |
定海区环南街道办事处 |
1500 |
1500 |
环境保护工程 |
现有码头改建或扩建 |
600 |
600 |
|||||
海岛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等建设 |
700 |
700 |
||||||
9 |
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现有码头维护 |
2013—2020 |
定海区长白乡人民政府 |
800 |
800 |
接线公路建设 |
2013—2020 |
800 |
800 |
|||||
9 |
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 |
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海岛绿化建设 |
2013—2020 |
500 |
500 |
|
海岛污水处理管网建设(3km) |
2013—2020 |
450 |
450 |
|||||
山体绿化恢复,使长白岛绿化率达90% |
2013—2020 |
200 |
200 |
|||||
风光互补路灯 |
2013—2020 |
200 |
200 |
|||||
10 |
盘峙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环南街道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坍塌人工岸线修复与新建人工岸线 |
2014—2020 |
定海区环南街道办事处 |
1500 |
1500 |
环境保护工程 |
海岛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等建设 |
2014—2020 |
1200 |
1200 |
||||
11 |
大猫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环南街道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坍塌人工岸线修复与新建人工岸线 |
2014—2020 |
定海区环南街道办事处 |
1200 |
1200 |
现有码头改建或扩建 |
2014—2020 |
500 |
500 |
|||||
景观改造修复保护工程 |
海岛复绿:对部分裸露的山体实施复绿工程,使海岛绿化率达到90%。 |
2014—2020 |
1100 |
1100 |
||||
12 |
金塘岛海岛整治修复 |
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 |
金塘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对金塘岛山潭、沥港区域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和污水处理。 |
2012—2020 |
定海区金塘镇人民政府 |
3000 |
2700 |
13 |
定海区白泉水环境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 |
定海白泉水资源保护工程 |
生活污水管网建设15公里,50%农村农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10座山塘整治修复,使海岛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
2013—2020 |
定海区白泉镇人民政府 |
2800 |
2500 |
14 |
岑港镇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岑港镇 |
基础设施改造与修复工程 |
里钓富翅等小岛现有民用码头及接线道路修复 |
2014—2020 |
岑港镇人民政府 |
400 |
400 |
海岛港口岸线整治修复等 |
2014—2020 |
600 |
600 |
|||||
环境保护工程 |
岑港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 |
2014—2020 |
2000 |
2000 |
||||
15 |
双桥海岛整治修复 |
舟山市定海区双桥镇 |
双桥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
对双桥石礁区域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及处理等 |
2013—2020 |
定海区双桥镇人民政府 |
1500 |
1350 |
16 |
舟山市对面圆山海岛生态修复及生态化开发示范工程 |
舟山市定海区 |
浙江省舟山市对面圆山海岛生态修复及生态化开发示范工程 |
植被生态修复,船舶压仓泥修复,废弃的虾塘生态修复。 |
2012—2020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1970 |
1970 |
17 |
圆山岛岸线整治修复 |
舟山市定海区 |
圆山岛岸线整治修复 |
通过筑堤及修复,对圆山岛的岸线进行整治,改善海岸线周边的生活、生产环境,整治岸线1000米。 |
2011—2020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1000 |
1000 |
18 |
小沙镇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定海区 |
环境保护工程 |
小沙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
2013—2020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6700 |
6700 |
水资源保护工程 |
生活污水管网建设20公里,50%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10座山塘整治修复,河道疏通10公里,河道岸坡整治2公里,绿化河道2公里,使小沙镇水环境得到改善。 |
2013—2020 |
||||||
基础设施改造和修复工程 |
对小沙镇毛峙村码头进行维护和改建,村接线道路建设和修复1公里。 |
2014—2020 |
||||||
19 |
舟山临城长峙岛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市新城长峙岛 |
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
1、临城一面坡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2、防护林建设3、滨海滩涂湿地修复4、外长峙山咀采石场边坡加固及覆绿5、沿海排水系统新建和改造6、回填废弃滩涂、修建防波堤 |
2012—2020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7000 |
6000 |
20 |
舟山临城新区十六门诸岛整治修复项目 |
十六门岛附近岛屿 |
海岛整治修复 |
1、对采石场边坡加固及覆绿;2、整治海岸线,种植海岛防护林,绿化、美化海岛;3、岛屿破损的码头进行修复;4、海岛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处理与建造导流堤,顺直潮流,减少海水对岛体的侵蚀。 |
2012—2020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
6000 |
4000 |
21 |
柱子山岛整治修复项目 |
普陀区朱家尖镇柱子山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对采石场边坡加固及覆绿;2、开展海岛覆绿工程,美化、绿化海岛;3、破损码头修复、改造;4、建设人工沙滩;5、海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2012—2020 |
舟山海域海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4000 |
3000 |
22 |
白沙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白沙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生活污水处理及网管建设工程2、固废垃圾处理工程3、海岛、海岸带及生态修复4、山间道路建设 5、海水淡化 |
2012—2020 |
白沙乡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3 |
虾峙镇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虾峙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沙蛟避风塘至鲚鱼礁码头建设工程2、污水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3、饮用水水质改造工程 4、虾峙垃圾中转站改建工程5、小坟坑水库加固工程 6、虾峙栅河线改建工程 |
2012—2020 |
虾峙镇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4 |
朱家尖街道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朱家尖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朱家尖污水管网建设工程2、大青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工程 3、朱家尖饮用水大陆引水工程 |
2012—2020 |
朱家尖街道办事处 |
4000 |
3000 |
25 |
桃花镇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桃花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2、海岛码头扩建3、垃圾及废弃物综合处理4、海岛道路建设5、居民生活水质改善6、海岛植被修复7、茅山水库加固 |
2012—2020 |
桃花镇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6 |
蚂蚁岛乡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蚂蚁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生活污水处理及网管建设工程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
2012—2020 |
蚂蚁岛乡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7 |
东极镇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中街山列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海岛绿化、边坡整理2、道路实施建设 |
2012—2020 |
东极乡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8 |
登步乡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登步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污水处理、管网建设2、海岛码头扩建3、废弃物综合处置 4、居民生活用水5、绿化和植被的改善和修复 |
2012—2020 |
登步乡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29 |
六横岛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六横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六横岛台门外门山沙滩整治修复2、海岸线整治3、沿海道路建设 |
2012—2020 |
六横镇 |
4000 |
3000 |
30 |
展茅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舟山本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生活污水处理及网管建设工程2、边坡修复 |
2012—2020 |
展茅镇人民政府 |
4000 |
3000 |
31 |
岱山县官山岛生态修复项目 |
官山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海岛固体废物处理整治与清理,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减少垃圾入海;2、海岛码头进行整治修复;3、对海岛道路进行整治修复 |
2013—2020 |
高亭镇人民政府 |
1500 |
1000 |
32 |
岱山本岛北部岸线整治 |
岱山本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1、海塘加固,岸线修复;2、沿岸道路、码头整治修复 |
2013—2020 |
岱西镇人民政府 |
1500 |
1000 |
33 |
大长涂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 |
大长涂山 |
生态修复 |
水库整修,岛上部分水库年久失修,需通过加固工程进行整修,提高蓄水能力解决海岛用水需求 |
2013—2020 |
长涂镇人民政府 |
2000 |
1000 |
环境治理 |
岛上有部分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子,影响海岛景观,根据情况予以规划、处置处理 |
|||||||
岸线整治 |
加固人工岸线、海滩等,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
34 |
大鱼山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 |
大鱼山岛 |
大鱼山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 |
1、对开采过的山体宕口进行生态修复;2、海塘加固,岸线修复;3、沿岸道路、码头整治修复 |
2013—2020 |
高亭镇人民政府 |
3000 |
2000 |
35 |
衢山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 |
衢山岛 |
衢山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 |
1、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2、破旧海塘加固,岸线修复;3、进行海水淡化工程建设,解决海岛用水需求;4、对部分裸露的山体进行覆绿 |
2013—2020 |
衢山镇人民政府 |
3000 |
2000 |
36 |
川湖岛生态修复 |
川湖岛 |
川湖岛生态修复 |
1、对破旧的部队房屋进行整修2、岸线、沙滩整治修复3、在岛上进行太阳能供电系统建设解决海岛供电问题4、建设污水处理和固废掩埋设施 |
2013—2020 |
衢山镇人民政府 |
2000 |
1500 |
37 |
岱山县衢山岛5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
衢山岛 |
衢山岛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
1、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主要设备。2、送水泵房一座。3、水力循环澄清池一座。4、重力式无阀滤池一座。5、1000立方米海水清水池一座6、主厂房及管用房。 |
2013—2020 |
衢山镇人民政府 |
4100 |
1500 |
38 |
舟山市沈家门港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 |
舟山市普陀区 |
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港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 |
沈家门港域清淤疏浚,沈家门港海岸带整治修复,沈家门港沿岸景观生态长廊建设。 |
2012—2020 |
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 |
2820 |
2820 |
39 |
舟山中街山列岛海岛整治修复 |
舟山市普陀区 |
庙子湖岛整治建设工程 |
拆除庙子湖南岙客运码头周边的废弃冷库、废弃柴油发电厂等厂房,整治码头岸线;建设500T级客运码头及供水、供电、照明、通信等附属配套设施;庙子湖南岙港防浪堤建设;建设东极岛庙子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码头后方陆域连接道路;庙子湖岛海防执勤道路建设及环岛公路建设;土地开发工程及植树造林工程建设。 |
2011—2020 |
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 |
6000 |
6000 |
清洁能源岛示范工程 |
东福山岛风光储柴及海水淡化综合系统工程建设和东福山岛客运码头扩建及岸线整治 |
2011—2020 |
8000 |
8000 |
||||
海洋生态岛保育建设工程 |
黄兴岛人工鱼礁建设;恋礁鱼类及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生态型立体化综合养殖;黄兴岛海岛生态环境绿化等。 |
2011—2020 |
3000 |
3000 |
||||
海洋权益岛保护工程 |
加强对两兄弟屿岛礁资源的养护、土壤保持和生态绿化。禁止任何开采,破坏岛礁领土的行为,保障两兄弟屿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及其完整性。并定期派巡逻船只进行巡视和监视,保障国家海洋权益。 |
2011—2020 |
500 |
500 |
||||
39 |
舟山中街山列岛海岛整治修复 |
舟山市普陀区 |
“海上布达拉”人文景观维护工程 |
保护好岛上的植被、山石、沙滩、石屋等海岛景观,禁止开山取石、毁坏石屋石阶等破坏青浜岛整体海岛建筑风貌的活动,加强对海岛的管理与保护;石屋建筑修缮;海岛废物的集中处理;渔民画发展中心建设;青浜岛客运码头扩建工程 |
2011—2020 |
1000 |
1000 |
|
叶子山屿鸟岛保护工程 |
岛上土壤保持、维护、岛上生态环境绿化,组织专人对岛礁生态系进行管理,对整个叶子山进行封闭式保护。 |
2011—2020 |
200 |
200 |
||||
无居民海岛养护工程 |
中街山列岛无人岛的保护根据各海岛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养护,主要包括:西福山岛、石柱山、狮子礁、白老虎礁及大青山、小青山等面积稍大无人岛礁 |
2011—2020 |
500 |
500 |
||||
40 |
大竹屿岛生态修复 |
舟山市岱山县 |
大竹屿岛生态修复 |
1、岸线、码头整治修复 2、对部分裸露的山体进行覆绿 |
2013—2020 |
岱东镇人民政府 |
2500 |
1000 |
41 |
秀山岛生态修复 |
舟山市岱山县 |
浙江省秀山岛生态修复 |
1、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北浦居民区、是地区、滩涂区等区域的污水处理系统;2、滩涂生态工程,对滩涂进行净化处理,保障原始滩涂区的生态、安全;3、海岛道路修复工程,改造湿地区域内道路,在原来的自然沙土路面基础上建设生态游步道;4、河道整治工程,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河道水系进行沟通和扩建;5、废弃矿山山体及海岸带生态修复 |
2013—2020 |
岱山县海洋渔业局 |
4500 |
3000 |
42 |
嵊泗县大黄龙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舟山市嵊泗县 |
黄龙环山公路改造工程 |
黄龙岛大岙屠宰场至垃圾处理场环山公路改造,长4000米。 |
2012—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400 |
400 |
大岙至南港长山嘴两段环山公路改造,长2000米。 |
2013—2020 |
200 |
200 |
|||||
大岙渔用设施整治工程 |
大岙海塘清淤疏浚。 |
2012—2020 |
500 |
500 |
||||
300吨位渔用码头建设。 |
2013—2020 |
300 |
300 |
|||||
峙岙村海岸环境整治、沿港公路加固和景观带建设工程 |
稻蓬山码头景观环境整治、稻蓬山码头两侧海岸整治和沿港公路加固及海岸景观带建设工程 |
2012—2020 |
430 |
430 |
||||
42 |
嵊泗县大黄龙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舟山市嵊泗县 |
海岛垃圾整治与处理工程 |
垃圾处理场建设、垃圾处理设备购置和海岛垃圾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立 |
2012—2020 |
500 |
500 |
|
海岛遗珍的环境治理与景观塑造工程 |
黄龙岛元宝山—海鉴—一指泉—孔明帽顶—元元门—积庆禅寺为主线的海岛遗珍及历史遗迹修复、海岛遗迹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海岛遗珍自然风景区景观绿化修复等 |
2012—2020 |
400 |
400 |
||||
采石损毁山体的整治修复工程 |
黄龙岛东、南部共6处历史上采石造成山体损毁的整治修复 |
2012—2020 |
1820 |
1820 |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大岙村宫后大坑、南港东边弄山体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
2012—2020 |
300 |
300 |
||||
43 |
嵊泗县枸杞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贻贝壳整治、研究及利用 |
(1)对全乡贻贝壳进行整治和研究贻贝壳粉碎对土壤的影响,培植花木,改善环境并有效解决贻贝壳的处理问题。(2)调查研究贻贝壳对海域及周边环境影响,同时减少贻贝收割和放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海域的污染。 |
2013—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1300 |
1300 |
污水处理工程 |
全乡范围内整治污水沟渠,将生活、生产污水统一集中到本岛污水处理中心。 |
2013—2020 |
600 |
600 |
||||
沙滩整治修复 |
对大王村、龙泉村等沙滩整治修复。 |
2013—2020 |
500 |
500 |
||||
岛礁资源修复及保护 |
对本乡周边海域进行岛礁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明显修复和保护,渔业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
2013—2020 |
600 |
600 |
||||
44 |
嵊泗县洋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岸线和山体整治修复 |
(1)对环岛公路沿岸山体进行修复及覆绿改造,同时对公路建设后的岸线进行修复,选择适合海藻类生长的水域培育藻类植物,以恢复岸线附近的水域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2)对危坡、危坎进行边坡治理和覆绿,进一步优化海岛生态环境,美化海岛沿岸景观 |
2013—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1700 |
1700 |
渔业基础设施整修 |
对老旧的渔业基础设施进行维修,从根本上解决洋山渔用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为现代渔业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
2012—2020 |
480 |
480 |
||||
海岛垃圾整治与处理 |
海岛垃圾整治与清理,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减少垃圾入海。 |
2012—2020 |
340 |
340 |
||||
44 |
嵊泗县洋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地质灾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的居住和出行安全。 |
2013—2020 |
480 |
480 |
|
45 |
嵊泗县嵊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沿岸公路和山体整治修复 |
对全岛环岛公路的危坡、危坎进行排险和覆绿治理,对中心渔港建设后的山体修复和复绿,防止山石滑坡。同时修复沿岸的海塘和码头,增强抗灾减灾能力,起到保护自然岸线的作用。 |
2013—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2000 |
2000 |
垃圾和污水处理及整治 |
(1)在嵊山西亚湾横挡咀新建2台×25吨/天的垃圾气化焚烧厂,对嵊山镇和枸杞乡镇的垃圾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同时对万景山历年的天然露天垃圾倾倒和自燃场进行清理和周边环境改造。(2)在三礁江大桥东端新建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对嵊山镇和枸杞乡的生活污水按照A/A/O污水处理工艺集中处理。 |
2013—2020 |
2500 |
2500 |
||||
岛礁资源修复及保护 |
加大本镇周边海域的岛礁资源保护,使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明显修复和保护,渔业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
2012—2020 |
500 |
500 |
||||
46 |
嵊泗县花鸟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舟山市嵊泗县 |
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 |
集中处理全乡域内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后用于生活景观及绿化用水,避免直接排入附近海洋。另外选用“亚临界水解”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
2014—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1800 |
1800 |
沙滩整治修复 |
花鸟村沙滩整治修复 |
2014—2020 |
500 |
500 |
||||
古木保护 |
对灯塔村的古树名木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壮救护保护,充分发挥古树群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也进一步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
2013—2020 |
400 |
400 |
||||
47 |
嵊泗县五龙乡海岛整治修复 |
舟山市嵊泗县 |
沙滩整治修复 |
田岙村和边礁村沙滩整治修复 |
2013—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1200 |
1200 |
旅游景观带整治修复 |
对五龙乡老鼠山岛旅游景观带整治 |
2013—2020 |
1300 |
1300 |
||||
48 |
嵊泗县泗礁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绿华山岛整治修复 |
(1)对绿华山岛污水处理及海域生态修复 |
2013—2020 |
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 |
800 |
800 |
48 |
嵊泗县泗礁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舟山市嵊泗县 |
海岛垃圾污水整治修复及生态整治 |
(2)①对马关地区垃圾、污水处理 ②小关岙沙滩整治修复 |
2013—2020 |
500 |
500 |
|
金鸡山岛整治修复 |
(3)金鸡山岛边坡治理及覆绿、沿港环境整治 |
2013—2020 |
1000 |
1000 |
||||
旅游景观带修复 |
(4)对基湖、高场湾、石柱沿线自然景观维护(滨海旅游区域) |
2013—2020 |
700 |
700 |
||||
三、温州市 |
||||||||
温州市合计(8项) |
21310 |
18310 |
||||||
49 |
温州市龙湾区锦江岛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 |
温州市龙湾区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锦江岛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 |
海岛景观建设,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湿地生境修复 |
2011—2020 |
温州市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 |
3580 |
3580 |
50 |
温州市龙湾区灵昆岛生态修复项目 |
温州市龙湾区 |
浙江省瑞安市灵昆岛整治与景观修复项目 |
种植环岛滨海植被,改造10km海岛岸线景观。 |
2011—2020 |
温州市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 |
1050 |
1050 |
51 |
乐清市西门岛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 |
乐清市雁荡镇西门岛 |
乐清市西门岛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 |
建设内容主要是清除互花米草,栽种红树林苗种,红树林栽种区围网设施,岸线景观修复、红树林栽种区病虫害防治,设立红树林界址桩,栽种区滩涂筑坝、堆高等 |
2012—2020 |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 |
1680 |
1680 |
52 |
瑞安市铜盘岛整治与景观修复项目 |
温州市瑞安市 |
浙江省瑞安市铜盘岛整治与景观修复项目 |
南客运码头附近山体整治;飞鹰洞至龙门听涛一带沿岸自然景观整治。西北小沙岙、北岙一带观赏性价值改造;在北岙沿岸一带整治和修复。 |
2011—2020 |
温州市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53 |
洞头县南北爿山(鸟岛)生态修复项目 |
温州市洞头县 |
浙江省洞头县南北爿山(鸟岛)生态修复项目 |
对受到破坏的洞头南北爿山(鸟岛)自然生态进行生态建设,建设海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应的科学研究观测设施和管理设施。 |
2012—2020 |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54 |
洞头县鹿西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温州市洞头县 |
洞头县鹿西岛整治修复及保护 |
在鹿西岛建设日处理1000吨海水淡化工程、南山水库进行整治修复、新建库容9.8万立方米仰天岙水库、供水管网建设、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处理系统3套、生化环保厕所3座、固体废物压缩及转运系统各1套及日处理50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
2012—2020 |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 |
5000 |
2000 |
55 |
南麂岛保护和整治修复项目 |
温州市平阳市 |
浙江省南麂岛保护和整治修复项目 |
马祖岙环岛公路周边受损山体整治与修复、三盘尾整治修复、水仙花保护、废弃物综合处置及环境保护 |
2011—2020 |
平阳市海洋与渔业局 |
1000 |
1000 |
56 |
苍南县炎亭海滩自然景观和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 |
温州市苍南县 |
浙江省苍南县炎亭海滩自然景观和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 |
对受到破坏和侵蚀的炎亭海滩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 |
2012—2020 |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四、嘉兴市 |
||||||||
嘉兴市合计(2项) |
1634 |
1634 |
||||||
57 |
平湖市王盘山岛群生态保护与资源增殖项目 |
嘉兴市平湖市 |
浙江省平湖市王盘山岛群生态保护与资源增殖项目 |
设立的“王盘岛群生态保护与资源增殖项目”区;王盘山岛群生态平衡维持系统建设;建造简易停船码头1座;建造管理工作用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建立实验室进行水质动态监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
2012—2020 |
平湖市海洋与渔业局 |
500 |
500 |
58 |
大、小巫子山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嘉兴市海盐县 |
大、小巫子山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
修复被损毁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
2011—2020 |
海盐县海洋与渔业局 |
1134 |
1134 |
五、台州市 |
||||||||
台州市合计(9项) |
32876 |
23325 |
||||||
59 |
大陈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台州市椒江区 |
大陈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大陈岛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大陈岛环岛公路破坏山体整治及修复工程、大陈岛固体废物处理及环境保护工程和大陈岛战壕、碉堡等军事遗迹保护工程。 |
2012—2020 |
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 |
3576 |
2525 |
60 |
临海市小浦屿海岛整治修复工程(续建) |
台州市临海市 |
临海市小浦屿海岛整治修复工程 |
通过对海岛的四周砌石防止海岛水土流失,并开展海岛植被绿化,岛上景观平台设置等 |
2014—2020 |
临海市东部区块管委会 |
1500 |
1500 |
61 |
玉环县海山乡茅埏、横床岛整治和修复工程(续建) |
台州市玉环县 |
玉环县海山乡茅埏、横床岛整治和修复工程 |
海岸带红树林种植,改善滩涂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红树林景观区。 |
2011—2020 |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玉环县海山乡人民政府 |
1500 |
1500 |
62 |
鸡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台州市玉环县 |
鸡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整治及修复工程,实施海岛环岛特色路建设、固体废物处理、海滩环境整治及保护工程。对山体、植被进行修复 |
2012—2020 |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3000 |
63 |
披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台州市玉环县 |
披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实施披山岛固体废物处理、环岛路建设、海岛环境保护整治及修复工程。同时开展海岛历史遗迹保护、植被、山体等修复。 |
2012—2020 |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 |
1500 |
1500 |
64 |
椒江区一江山岛整治修复工程 |
椒江区南、北一江山岛 |
海岛整治修复 |
植被修复,战争遗址修复,游步道修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 |
2013—2020 |
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 |
3000 |
1500 |
65 |
三门县扩塘山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扩塘山岛 |
扩塘山岛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
饮水工程:铺设海底自来水管由大陆引水。解决扩塘山岛淡水资源缺乏,居民饮水困难。 |
2013—2020 |
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沿赤乡人民政府,泗淋乡人民政府 |
3000 |
3000 |
66 |
三门县小踏道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小踏道岛 |
小踏道岛整治修复及保护工程 |
恢复植被,丰富植被种类,提高岛上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阻止岛体侵蚀加剧。 |
2013—2020 |
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 |
800 |
800 |
67 |
玉环漩门湾生态湿地修复与保护 |
玉环县 |
环境整治工程 |
对漩门湾区域实现二期和三期区域水系贯通,完成“以桥代坝”改造,对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漩门湾区域的大面积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及保护。充分发挥该水系在湿地风光、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环境的作用,恢复其原本海峡风貌。 |
2012—2020 |
玉环县经济开发区 |
15000 |
8000 |
附表3
海洋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库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和 实 施 效 果 |
实施年限 |
承担单位 |
资金投入与资金来源 |
|
项目建设投入资金 |
申请国家海域使用资金 |
||||||
全省合计18项 |
61007 |
28597 |
|||||
一、宁波市 |
|||||||
宁波合计(4项) |
14750 |
13250 |
|||||
1 |
慈溪杭州湾南岸潮滩湿地景观改造及生态修复示范 |
潮滩湿地景观改造工程 |
风景园林造景手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湿地景观营造模式,构建潮滩湿地景观带;滨海盐生植物引种试验及潮滩湿地植被恢复;开展潮滩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调查,盐生植物对潮滩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盐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海洋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2012—2020 |
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 |
1150 |
1150 |
2 |
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域海岸线修复示范项目 |
象山港生态修复示范园区建设等 |
大型海藻移植技术的海洋农牧化建设;海岸带的景观生态带建设;聚鱼增殖型人工鱼礁场建设;象山港蓝点马鲛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象山港内滩涂湿地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典型滩涂沙滩整治修复示范。 |
2012—2020 |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7300 |
7300 |
3 |
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护宣教能力建设及生态修复 |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能力提升 |
建立珍稀濒危生物救护中心,建筑面积200平米,及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水生原生苗种驯养研究;开展韭山列岛及附近海域鸟类资源、植被资源、渔业海洋资源效果评估;新建宣教场馆720平米,配备相应的通风、除湿、防火设施,标本采集;开展濒危鸟类种群恢复,利用仿真鸟和鸟声回放手段,在韭山列岛选定的目标岛屿上,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伴群的大凤头燕鸥栖息并繁殖,从而在韭山列岛重建并复壮中华风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繁殖种群。 |
2012—2020 |
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3800 |
2800 |
4 |
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护宣教能力建设及生态修复 |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提升 |
重点区内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增加8个监控点),水下摄像系统;增设室内视频监控、采集、合成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设立自动监测生态浮标1个,波浪浮标1个;建立保护区海域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巡护船1艘、巡护执法车1辆;建造垃圾处理和填埋场1座,生态公厕3座,减少岛上环境污染;开展海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统筹规划,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管网入户,室内安装冲水式马桶。 |
20 |
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2500 |
2000 |
二、舟山市 |
|||||||
舟山合计(2项) |
5500 |
4000 |
|||||
5 |
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护宣教能力建设与生态修复 |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提升 |
1、建立保护区保护站、瞭望台、浮标、标志牌、界牌建设,在一级保护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开展特别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污染基线调查,渔获物、贝藻类可捕容量调查,增殖放流品种及放流技术研究,旅游景区游客载量研究,养殖容量及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建立生态系统与资源数据库。3、在青浜岛西侧岙口,黄兴岛西侧、西福山岛西北侧岙口和庙子湖岛东南侧岙口建立海洋牧场。4、建立海藻场示范养殖场。5、筏式复合生态养殖区建设。6、东极15平方公里区域海域内建设海洋公园(完善人工鱼礁区、海钓休闲区建设)。7、建立保护区海洋生物展览馆和水质检测中心。 |
2012—2020 |
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局 |
3000 |
2000 |
6 |
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能力提升与生态修复 |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 |
保护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鸟类栖息环境与资源调查;保护区资源群落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区巡航管理船舶(2艘);5000亩大型海藻场建设(补充2000亩养殖设施,苗种设施);扩大示范岛岛礁贝类底播放流和恋礁性鱼类放流;鸟类栖息地保护区选划、论证;贻贝废弃壳综合利用产业化研究;嵊山等地废弃贻贝壳海岸清理与环境整治;生态示范岛边坡治理及复绿工程。 |
2012—2020 |
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局 |
2500 |
2000 |
三、温州市 |
|||||||
温州合计(9项) |
29657 |
9047 |
|||||
7 |
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建设项目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清除互花米草、杂草、垃圾;埋设界桩和保护围网;栽种红树苗,并管理好红树林;在南、北两面进行筑坝促淤或围塘灌浆等方式抬高滩涂高程;建T型人工固定栈道或浮游栈道,满足游人观光和研究需要;对红树林区岸线进行整治,;探索和完善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及其红树林的管理制度。 |
2011—2020 |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 |
500 |
500 |
8 |
乐清湾港区、乐海围垦外的红树林保护带建设项目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对乐清湾港区、乐海围垦外已围垦区域进行调查,确定可以种植和通过改造可以种植的区域。对红树林栽种区域内的互花米草、杂草、垃圾等进行清除;埋设界桩和保护围网。可以种植的区域直接种植,通过改造可以种植的区域改造后在种植。 |
2011—2020 |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 |
960 |
0 |
9 |
清江口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项目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控制围垦造地规模外,应通过环境保护、米草治理、生态养护、增殖放流、栽种红树林 |
2011—2020 |
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 |
215 |
65 |
10 |
浙南海域生态示范区建设 |
海域生态示范区建设 |
实施鱼贝类增殖放流,改善南麂海域鱼贝类资源的种群结构。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发养殖新技术,建立以海带、紫菜、龙须菜和羊栖菜为主的大型海藻养殖基地。引进新技术,开发新的养殖模式,建立鱼贝藻混养、间养模式。构建鱼贝类资源生态养殖基地。保护和改善南麂海域野生贝藻类资源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建立大型海藻养殖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新型鱼贝类生态养殖基地。改善南麂海域水质环境,预防赤潮爆发。 |
2012—2020 |
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 |
2000 |
1500 |
11 |
南北爿山省级海洋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
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 |
建立保护区保护站、瞭望台、浮标、标志牌、界牌建设,在一级保护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开展特别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综合调查,建立本底数据库;建设观鸟平台及海鸟保护基础设施;岛鸟文化旅游平台及码头建设。 |
2012—2020 |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 |
2400 |
1500 |
12 |
洞头县白龙屿海上牧场 |
白龙屿海上牧场 |
项目建设3km栅栏式坝体,形成800亩海域养殖面积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 |
2012—2020 |
洞头东一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
20000 |
2000 |
13 |
浙江省海藻场建设及生态修复技术示范 |
海藻场建设及生态修复 |
计划在浙江沿海建设8个大型海藻场示范区,近岸岛屿与港湾建设人工藻床:具有假根,并能形成苗种,选取羊栖菜、半叶马尾藻作为主要品种。外侧岛屿建设人工藻场:选取铜藻、瓦氏马尾藻为主要品种。南麂列岛示范区:规划建设铜藻、瓦氏马尾藻海藻场1万平方米。洞头示范区:在竹屿岛计划建设瓦氏马尾藻海藻场,面积1万平方米;在洞头半屏、胜利岙、垄头岙、竹屿、大门等海区建设羊栖菜人工海藻床,面积各1万平方米。大陈岛示范区:规划建设羊栖菜藻床、铜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东矶列岛示范区:规划建设铜藻、瓦氏马尾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渔山列岛示范区:规划建设铜藻、瓦氏马尾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普陀示范区:规划建设羊栖菜藻床、铜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舟山马鞍列岛示范区:规划建设铜藻、瓦氏马尾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岱山示范区:规划建设羊栖菜藻床、铜藻海藻场各1万平方米。 |
2012—2020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1500 |
1500 |
14 |
典型河口海岸生态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
河口海岸生态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
河口海岸带综合调查;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河口海岸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可供示范推广的河口海岸可持续管理模式 |
2013—2020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482 |
482 |
15 |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建成保护区视频、雷达监控系统,提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本底调查研究,提供保护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图件和调查研究报告,对保护区二十年保护效果作出科学评估,并提出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以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通过保护区科教馆展览设施及设备购置,标本收集、制作和布展,建立保护区实验室,配置科研监测急需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宣传教育和科研监测能力;选择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及潮间带建设大型海藻场,开展生态修复,其中:利用天然岩礁进行铜藻等大型海藻场建设,面积3公顷;人工海藻床建设,面积2公顷;浮筏栽培大型海藻,面积5公顷,达到生态修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
2011—2020 |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1600 |
1500 |
四、台州市 |
|||||||
台州合计(3项) |
11100 |
2300 |
|||||
16 |
滨海湿地恢复与生态修复工程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在三山涂实施海岸带生态恢复建设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合欢、木麻黄、红楠等乔木和灌木,最大限度促进滩涂资源生态的改善。 |
2012—2020 |
路桥区金属资源再生基地管委会 |
7600 |
0 |
17 |
玉环漩门湾生态湿地修复与保护 |
漩门湾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 |
对漩门湾区域实现二期和三期区域水系贯通,完成“以桥代坝”改造,对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漩门湾区域的大面积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及保护。充分发挥该水系在湿地风光、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环境的作用,恢复其原本海峡风貌。 |
2012—2020 |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 |
1500 |
800 |
18 |
披山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及生态修复 |
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 |
建设管理用房550m2及相关办公设施配备,铺设3km电缆线及自来水管线各1条;设置界标、界牌等指示性标牌、宣传牌及监视瞭望台建设;购置巡护执法船和车辆:建造一艘50吨、抗风10级、航速18节的管理应急艇;建设监控系统、置高频对讲机10只,开展保护区名贵经济鱼类的生态学及增殖放流跟踪研究;购置常规科研与环境监测的仪器与设备建设监测监视能力。 |
2012—2020 |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 |
2000 |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