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二)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水利资金9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19%。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水利投入总和超过95亿元,完成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乡镇水利站实现全覆盖。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水利水电固定资产完成121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0.8%。
(二)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水利资金9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19%。
(三)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完成投资4.8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21%。
(四)水库除险加固年内开工810座,完成1048座,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1%、210%。
(五)解决全区35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占目标任务的100%。
(六)年内筹措资金5.88亿元实施27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占目标任务的100%。
(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堤防护岸长度210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05%。
(八)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2.5平方公里,完成坡耕地改造3.32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1%、111%。
(九)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3.1万千瓦,完成年发电量166亿千瓦时,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1%、100.6%。
二、工作措施亮点成效
(一)水利投资再创新纪录。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水利投入总和超过95亿元,完成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重大建设取得新突破。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川江水库启动下闸蓄水验收,小溶江水库实现大坝封顶,斧子口水库实现大江截流;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全线开工,总干渠第一标段投入试运行。
(三)水利惠民取得新成果。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通过实施53个小农水重点县和48个小农水专项县建设,项目区实现亩均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多公斤、亩均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50多元、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多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年度任务,解决35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坡改梯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2.5平方公里,完成坡耕地改造3.32万亩。
(四)冬春水利再掀新高潮。在自治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的带头下,27位省级领导、50多个区直单位、30多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水利冬修劳动,实现投入和成效自2008年以来的“五连增”。
(五)节水灌溉创出新亮点。把种植糖料蔗、水果、蚕桑等经济作物的旱坡地作为新增灌溉面积的主战场,因地制宜扶持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区实现亩均糖料蔗增产3吨左右、亩均增收约1500元,亩均芒果增产约600公斤、亩均增收约1800元。
(六)防灾减灾夺取新胜利。有效抗击局部地区的春旱、夏旱灾害,成功抵御14次洪涝灾害,减少农田受淹面积209.37千公顷,减免受灾人口320.75万人,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1.75亿元。
(七)水利管理迈出新步伐。水利建设管理日益规范,,实行水利建设“压证”管理制度和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备案制度。水利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人大出台《广西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水行政执法不断加强,有67个单位通过水利综合执法验收,查处水事违法案件922件、结案率87.6%,调处水事纠纷170起、调处率100%。
(八)水利改革注入新活力。水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两费”落实力度不断加大,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平均到位率达到95%以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乡镇水利站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