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主要任务包括统筹规划全省量传溯源体系、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构建我省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全省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和管理体系、做强我省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等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计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民生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等四项。
2013年 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2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计量工作的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提升全省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实施意见》的必要性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发展计量事业,用现代计量技术装备各级计量检定机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国内外贸易以及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计量保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我省计量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量传溯源体系逐步完善,计量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节能减排,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镇化建设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计量整体水平已成为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实现质量强省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临新的形势,必须要科学规划计量发展方向,明确计量发展目标,营造有利于计量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夯实我省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计量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突出法制计量、科学计量、产业计量、能源计量、民生计量,统筹规划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进一步完善我省量传溯源体系、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三、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实施意见》从4个方面设定了发展目标,并相应提出了16项工作任务。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计量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围绕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现代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计量机构建设、计量检定/校准项目的量化目标。其中包括:到2020年,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到320项,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平均达到140项,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平均达到30项;全省计量检定、校准项目总数达到20000项,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技术能力建设“省级求高端,市级促重点,县级抓基础”的总体思路和“构筑梯次清晰、能力完备、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量传溯源体系”的目标。其中,“高端”是指省级立足于建设技术含量高、特殊行业领域和重点工程适用的项目;“重点”是指市级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重点和特色项目建设;“基础”是指县级立足于建设基础性较强的强制检定项目和当地工业企业需求的项目。“梯次清晰”是指省、市、县三级的技术层级要分明,量传关系要清晰;“能力完备”是指计量服务能力要能够广泛覆盖各个经济社会领域,填补量传溯源体系空白;“重点突出”是指要抓住重点需求,保证计量技术能力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有力”是指计量保障能力要高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包括统筹规划全省量传溯源体系、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构建我省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全省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和管理体系、做强我省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等六项。
二是民生保障计量监管能力基本完善。重点围绕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节能减排,提出了对涉及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定量包装商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等领域的计量监管和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目标。其中包括:到2020年,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5000家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落实对“民用四表”(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计重衡器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管,确保量值准确可靠,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主要任务包括加强计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民生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等四项。
三是计量科研水平显著提高。提出了建立科研创新保障机制和取得量传溯源和计量测试技术成果的目标。其中包括:建设“山东省计量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到2020年,计量领域争取国家级科技成果5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以上,研制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新材料、贵金属等领域急需的标准物质60种以上,研究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50项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本着“应用技术与前沿技术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有效量传溯源技术,加强PM2.5、二氧化硫等安全环保领域急需的标准物质研究和生产,开展计量器具防作弊研究等。主要任务包括完善计量科技工作机制、加强计量保障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的研发、加强计量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积极参与国家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基地)建设等五项。
四是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提出了建立满足计量能力提升和计量科研需求的省、市、县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目标。其中包括:到2020年,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资格的比例达到35%,国家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达到20人,工业企业和重点用能企业配备满足需求的专职计量人员。
人才队伍是计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计量专业技术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与计量能力提升和计量科研相适应的省、市、县计量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加强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计量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四、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实施意见》制定了4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四是强化评估考核。
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要把计量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建立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各级人民政府要增加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价格、投资、财政、科技以及人才支持政策,增加强制检定所需计量检定设备投入,把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广泛宣传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宣传、普及计量基础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计量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加强计量文化研究,打造计量核心价值理念,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实施意见》要求2016年对贯彻落实《意见》的进展情况、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可据此进行调整;2020年,对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情况及成效。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