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全省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9种,共计126320例,死亡123例。丙类传染病10种47752例,死亡10例,发病率186.23/10万,死亡率0.039/10万,病死率0.02%,发病率上升38.19%。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是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8.73%。
2012年,全省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9种,共计126320例,死亡12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20种78568例,死亡113例,发病率306.40/10万,死亡率为0.44 /10万,病死率为0.14%,发病率下降27.59%;丙类传染病10种47752例,死亡10例,发病率186.23/10万,死亡率0.039/10万,病死率0.02%,发病率上升38.19%。
与2011年相比,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有8种,按上升幅度高低依次为出血热、布病、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艾滋病、伤寒+副伤寒、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报告发病率下降的有10种,按下降幅度高低依次为麻疹、乙脑、疟疾、登革热、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的发病率从2011年的207.6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19.81/10万,降幅42.29%)、痢疾、肺结核、梅毒。流脑报告病例数和2011年持平。血吸虫病2012年无报告病例。
与2011年相比,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有6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手足口病、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下降的病种有3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风疹、黑热病、包虫病。
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86%。
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是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8.73%。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