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附件:3.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近年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举办乌铜走银、花灯、滇剧、剪纸、阿乌传承人培训班45期,在宣传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促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社会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云文非遗〔2014〕4号
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命名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通知
各州、市文化局,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列》,拓展保护渠道,扩大传承影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通过传承基地单位积极申报,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省文化厅批准命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官渡区牛街庄滇戏博物馆、香格里拉县滋吾古村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等5个单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希望新命名的省级传承基地,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传播、研究、交流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弘扬云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
云南省文化厅
2014年5月9日
附件: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
1.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全国18所省级综合型公立艺术类高职院校之一。1956年3月建立滇剧、花灯专业。目前在地方戏曲不景气的情况下,学院自觉担当起花灯、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历史使命。五十八年来,坚持为云南乃至全国培养了花灯、滇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2000多人,云南省95%以上的滇剧、花灯艺术人才源自学院。在历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花灯、滇剧艺术人才,为花灯、滇剧的传承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2.玉溪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
玉溪师范学院是云南省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一所以师范专业为基础,文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创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1098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人,在编教职工739名,13个专业学院,47个本科专业,3个校级研究所。近年来,建成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收藏500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开设19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课程,培养学生6000多名,外国留学生400多名,接待2万余人次,在非遗进校园,培养传承人,宣传展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作出了可喜成绩。
3. 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包括官渡乌铜走银传习馆、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官渡饵块传习馆、云子传习馆以及官渡民俗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近年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举办乌铜走银、花灯、滇剧、剪纸、阿乌传承人培训班45期,在宣传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促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社会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4.官渡区牛街庄滇戏博物馆
昆明市官渡区牛街庄滇戏第三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勇先生投资创办的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修复、重建牛街庄古戏台为载体,以收藏展示滇戏普本、唱腔、道具等,保护和传承滇戏为重点,培养了大批滇戏传承人和观众,深受群众欢迎。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积极努力。
5.香格里拉县滋吾古村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滋吾古村占地185亩,属拥有东巴纸工艺坊、东巴祭祀专用活动场所,东巴舞蹈和民间歌舞场和东巴文化展示馆的古村落。有东巴经卷近千册、东巴卷轴换、神路图、熊皮画等珍贵实物资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传承点,迪庆州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基地以培养东巴文化传承人,传承保护纳西族传统文化为重点,以建立滇川藏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为目标,为传承、保护纳西族东巴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