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发展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抗旱责任。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条件,科学制定抗旱用水计划,合理调配使用水库、塘坝、泵站、渠道等水源和设施,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截流等多种措施,努力增加抗旱用水。
各市防指、省防总有关成员单位:
今年以来,全省持续降水偏少,多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天气仍无有效降雨,旱情将会持续发展。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尤其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迅速开展抗旱保麦,对于确保夏粮丰产及全年农业丰收至关重要。为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全省降水持续偏少,特别是3月份以来,全省降水量仅2.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9成。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26万亩在田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近1万人出现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对全省城乡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发展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抗旱责任。要加强会商研判,认真分析当前旱情的不利影响,干旱严重地区应根据本地抗旱工作需要,适时启动抗旱预案和应急响应。要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迅速掀起抗旱高潮。
二、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条件,科学制定抗旱用水计划,合理调配使用水库、塘坝、泵站、渠道等水源和设施,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截流等多种措施,努力增加抗旱用水。各地要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制定灌溉方案,及时浇灌"拔节水";旱地缺墒地区要抓紧进行灌溉,尽快组织造墒补墒;山丘区要优化调配工程蓄水,科学安排放水时间,及时组织抗旱浇灌;井灌区要确保现有机井安全稳定供水,抓紧组织力量抢打应急抗旱用井,科学利用地下水,迅速开展农业灌溉;水浇条件差的地区要尽快修建部分应急工程,全力扩大灌浇面积。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开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源利用率。
三、努力多引多蓄黄河水。沿黄地区要紧紧围绕"保春灌、多蓄水"这一目标,加强与黄河河务部门的协调沟通,抓住黄河水量较丰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引黄力度,既要满足当前灌溉需求,又要科学制定蓄水方案,最大限度地多引多蓄黄河水,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备足水源。各地要进一步抓好渠系工程配套建设,及时疏通沟渠竹节、卡脖子部位,努力增强引水蓄水能力。
四、全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因旱造成群众生活用水困难的地区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供水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加大临时性饮水困难群众的排查力度,及时落实应急供水方案,尤其是对地处偏远地区,短期内在当地无法解决饮用水源的,要采取远距离调水、拉水送水等措施,不让一户群众因旱喝不上水。
五、积极搞好抗旱服务。各地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科学指导,全方位搞好抗旱服务。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在抗旱春灌春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县、乡抗旱服务队要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设施维修、应急打井、流动灌溉服务等工作。对因旱饮水困难地区,当地抗旱服务队要把保障群众饮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立即行动,全力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困难。
六、部门联动形成抗旱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支持,尤其做好麦田春管指导工作;民政部门要及时掌握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切实做好因旱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黄河部门要加强水量调度,积极做好引黄水量调配工作;经济运行部门要加强对抗旱春灌、春耕用油用电和其他物资的调度协调,保障农业生产需要。
各级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各地要加强旱情监测,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省防总办。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