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资金  融资动态   正文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解读

发布日期:2015-01-13  来源: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查看:265

核心提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我省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规划。特色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打造与皖南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匹配的产品体系,包括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戏曲演艺、饮食茶艺文化、工业旅游、名人文化、红色旅游、体育健康休闲等产品。◎文化旅游产业显著发展。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我省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规划。 《规划纲要》有哪些亮点?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哪儿?相关各市在示范区承担怎样的角色?本报对此进行解读。

近期,我省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以期让海内外游客更形象、更直观、更便捷地感知和记忆这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我省又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规划。目前,省直有关部门及示范区各市,正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高起点开局、高效能推进、高标准建设。那么,这项《规划纲要》有哪些亮点?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哪儿?相关各市在示范区承担怎样的角色?

【关键词】美丽皖南

【战略定位】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实施路径】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林地保护,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创建;加强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秋浦河、皖河等重要河流,以及太平湖、升金湖、花亭湖、南漪湖等湖泊生态修复;加强太白岛等江心洲整体保护性开发,实施“三江四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推进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敬亭山等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原住民转移搬迁;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施城市PM2.5监测与控制。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美好乡村建设:打造1500个左右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深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强新安江沿岸农村截污工程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环境。

【专家视点】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我们在示范区设立核心区,重在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重在实现人与自然相融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重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示范。这与我省年初出台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是一脉相承的。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区,是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是生态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严格禁止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关键词】地域文化

【战略定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实施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进文化遗产申报认定,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积极推进皖南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文化遗产地旅客承载量核定及相关管理工作;积极申报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村落补充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支持九华山、天柱山申报世界遗产;适时设立国家徽学研究院,举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中国凌家滩文化等学术论坛;鼓励设立民间专题博物馆;支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定期举办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活动;研究制定《示范区文物保护条例》《示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传承人)保护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

文化利用与创新:建成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体验为内容的新型文化旅游景点;利用现代技术,增强徽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的观赏性,打造一批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学、影视、演艺精品力作。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擦亮徽派建筑、徽菜徽茶、黄梅戏、文房四宝等“金字招牌”,具体包括加大徽州三雕的开发和古典建筑构件的生产,打造徽商大宴、徽宴十八碗等徽宴品牌,促进黄梅戏与黄山旅游结合,文房四宝要发展“大师经济”、推动柔性生产等。

【专家视点】

省社科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邢军:皖南的灵山秀水之间,有着太多的人文遗存和传统技艺。弘扬好、展示好、开发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提升示范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担当。如何让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活”起来,让今天的人们能够触摸过去,让海内外游客能够认知皖南,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创新利用,变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

【关键词】旅游发展

【战略定位】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实施路径】

特色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打造与皖南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匹配的产品体系,包括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戏曲演艺、饮食茶艺文化、工业旅游、名人文化、红色旅游、体育健康休闲等产品。

旅游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打造一批演艺、动漫、影视、新闻出版、旅游文化商品生产等专业性文化企业;推进旅行服务集团化、网络化发展,打造旅行社集团;支持特色突出的地区建立统一的农家乐品牌,打造具有皖南特色的森林旅游品牌。

旅游管理和服务: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旅游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诚信体系、旅游投诉体系,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推出更多的旅游惠民产品和优惠措施;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形成覆盖不同人群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应急救援网络。

旅游国际化:从旅游产品、服务标准、市场营销、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包括进一步提升名山名湖名城旅游线路的国际影响力,培育若干国际旅游社区;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利用国外著名旅游节、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等平台,积极推介文化旅游产品;申报举办中国(黄山)国际文化旅游高层论坛,打造示范区国际合作平台等。

【专家视点】 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李东和: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这是示范区的使命担当。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精品是关键,这既包括可赏可观可玩的旅游产品,也包括设计科学、特色各异的旅游线路,还包括贴心周到、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还应看到,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独角戏”,而是多地多部门多行业的“大合唱”。只有跳出行政区划、部门职能、地方利益的“小天地”,发展“大旅游”,才能融合共生、互利共赢。规划纲要“含金量”有多高

鼓励先行先试:支持示范区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要素资源配置、金融改革与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

金融政策:地方政府设立示范区旅游发展和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深化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通过融资担保为旅游企业增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示范区提供符合文化旅游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稳妥地开展股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采矿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研究探索经营性物业、农产品经营权、景区经营权、门票抵押权等融资实践相关问题;利用现有资源争取保险资金直投,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养老社区建设;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示范区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设立大型产

业基金,引导

社会资本跟进;充分利用现有股权产权交易机构,开展以文化、旅游、生态、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股权产权转让交易。

土地政策:在产权明晰,保护权益的前提下,深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统一部署,探索增减挂钩指标合理使用范围。加大对列入示范区规划内的旅游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和必要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的支持力度。

环保政策:优化生态补偿考核指标,扩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规模和范围;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补偿制度;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等生态补偿;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鼓励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

文化旅游政策:支持在示范区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闻出版产业;积极支持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设立免税商店;积极支持孔子学院设立徽文化课程。·示范区范围·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七市,共4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 2012年,示范区户籍人口1895.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688.4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5574.8万人次。

核心区范围包括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池州市的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安庆市的岳西县、太湖县、潜山县,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人口533.86万人。·主要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

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超过92%,森林覆盖率达到51%。◎文化旅游产业显著发展

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46000万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

到2020年,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到2020年,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70000元和28000元。安庆市

围绕文化古城、黄梅之乡两大特色,以文化体验、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养生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开展群众文化和参与性艺术文化活动,打造链接武汉经济圈的桥头堡,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市

围绕莲花佛国、养生之地主题,发挥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品牌效应,以九华山、杏花村、大愿文化园、升金湖、牯牛降为重点,开发礼佛朝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五大类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佛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铜陵市

围绕生态山水铜都主题,壮大铜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塑造集历史文化、地域特产和自然环境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建设成为世界铜都和全国著名青铜文化旅游城市。马鞍山市

围绕运动健康休闲主题,强化休闲功能,做足山水文章,展示文化品位,美化休闲环境,重点打造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与运动健康休闲产业相配套的新型业态,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运动健康休闲和山水园林城市。芜湖市

围绕欢乐体验主题,以高技术主题公园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宣城市

突出文房四宝、生态休闲主题,充分发挥毗邻苏浙的区位优势,推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等深度开发,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和苏浙皖交汇区域重要中心城市。黄山市

充分发挥山水文化生态综合优势,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徽文化传承创新和展示基地,推动文化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深入推进黄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稳步扩大试点领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休闲产业基地和会展中心、特色鲜明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0.2765s ( Load:0.0040s Init:0.0124s Exec:0.2381s Template:0.0221s ) | DB :58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2,84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