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政策  政策解读   正文

四川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有大变化,老师和家长赶快看看!

发布日期:2017-03-23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查看:590

核心提示: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四川公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就消除大班额、保障乡村教师待遇、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等方面做了规定。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确保乡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县镇教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四川公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就消除大班额、保障乡村教师待遇、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等方面做了规定。其中,在消除大班额计划方面,《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意见》对消除大班额计划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努力实现所有班额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同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2017年秋季学期起严禁新产生56人以上大班额。

  为加快实现消除大班额任务,《意见》要求,将各地消除大班额情况与中央和省相关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资金分配挂钩。此外,2017年起,将消除大班额情况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一票否决”指标。

  确保乡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县镇教师

  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方面,《意见》提出,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为保障教师权益,《意见》明确,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和“吃空饷”现象。

  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优化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要做好返乡农民工随返子女入学工作,随到随入学,不让适龄随返子女辍学。公办和民办学校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意见》还提出,实现“三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特大城市可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意见》还对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督导检查等层面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出了进一步指示。 (记者 王力惟)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1.8618s ( Load:0.0026s Init:0.0417s Exec:1.7791s Template:0.0384s ) | DB :58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2,839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