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政策  政策解读   正文

创新推动中外合作层次大提升

发布日期:2015-11-05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查看:213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杨骏)人们惊奇地发现,从埃塞俄比亚的非洲首条轻轨,到英国新一代核电站建设,从苏丹公路边的中国高端手机广告,到土耳其的“中国造”高铁,中国的国际合作层次在悄然变化。“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创新步伐持续加快,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杨骏)人们惊奇地发现,从埃塞俄比亚的非洲首条轻轨,到英国新一代核电站建设,从苏丹公路边的中国高端手机广告,到土耳其的“中国造”高铁,中国的国际合作层次在悄然变化。

这还是那个几亿件衬衫换飞机的低端制造大国吗?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这不是中央第一次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创新步伐持续加快,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创新,成为了上述现象的内驱动力,也是中国追求的战略目标。而这背后,有着更深厚的背景。

一场危机,一番醒悟,一波浪潮。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这些年,看似润物无声的技术创新领域,早已蓄势待发了。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再工业化,再到日本的工业智能化,这些高端制造业本来十分发达的国家,相继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再加上新兴经济体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让中国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早已明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的中低端环节、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现状,使得自己的对外经济合作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加快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向创新环节延伸,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既是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分工格局深层次调整的迫切要求。

事实证明,中国创新可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增长点。

在以制造技术立国的德国,逾20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落地生根,华为、联想等公司也在为德国民众提供物美、价廉、质优的“中国技术产品”,并在德国创造了大量就业。中国作为合作伙伴,让人刮目相看。

德国巴斯夫公司副董事长布鲁德米勒认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也可以是从东方流向西方。德国经济界几年前就提出过“德中创新合作伙伴”这一概念,中国也提出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进行战略合作对接。试想,没有持续性的创新对中国产业的提升,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合作格局。

事实证明,中国创新可以提升全球合作层次。

与全球的供应者开展创新合作从而获得快速成长,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中国企业学会了用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把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伙伴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动态战略联盟。比如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可利用用户的反馈来迅速改进产品,而技术供应来自日本等国,零件制造可来自泰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证明,中国创新还可成为世界的重大机遇。

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配合国内改革项目的发展进行产业升级。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淘汰大量落后产业,同时需要大量先进技术。创新成为了中国追求的目标。比如,联想、华为等一大批知名的中国IT公司,近几年纷纷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给当地带来了中国的市场机遇和资金,并促进了当地的就业,提升了当地的技术切磋气氛。

此外,全球不少经济体都在实施结构性改革。在这种全球性调整的进程中,也蕴藏着中国与世界丰富的利益契合点和增长点。在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与在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一样,正同时传递出中国与全球高层次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 陆茜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17-2018 天使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平台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7678号-1
技术支持:四川中翼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rocess: 0.2364s ( Load:0.0025s Init:0.0080s Exec:0.2035s Template:0.0225s ) | DB :58 queries 1 writes | UseMem:2,76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