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带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带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持续培育各种创新平台、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使全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将创新放到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战略位置,我们也有理由乐观地期盼,通过创新驱动的力量,将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结合全会精神和“十二五”以来我区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就内蒙古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坚持创新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
“国家‘十二五’规划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等三个方面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了具体详实的部署。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求我们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以此为目标,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创新能力、科技实力、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马永真说,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区情实际,于2011年1月出台了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决定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要求从加快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强化创新载体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环境、重视学前教育等15个方面着力,为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区在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成绩,马永真说,“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关键,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实现理论与技术突破,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各类高新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形成了各类创新要素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马永真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不仅如此,“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根据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创新规划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理念、新思路,如要求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等。这些都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因此,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要想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使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体到我区,下一步遵循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内蒙古在创新方面还要做些什么?马永真认为,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我区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部分群众生活仍然较为困难,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这些都需要在“十三五”规划中加以解决。
他说,自治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中,要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立足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在全球化视野和全国大局中谋划内蒙古的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实施“8337”发展思路,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按照“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创新发展。要把创新发展贯彻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把创新发展战略同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统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转型
——访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确立为“十三五”必须坚持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结合内蒙古科技创新实践,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就自治区科技工作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接受了记者采访。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要求更高。同时,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创新正在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因此,五中全会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十三五’期间重大战略任务予以部署,不仅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抉择。”李秉荣说,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决定性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缩小城乡差距等许多问题都需要科技创新破题。
李秉荣说:“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求真务实、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全符合此次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他将“十二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总结为6个方面。一是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围绕“8337”发展思路开展创新顶层设计,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制订了系列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出台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储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设了自治区科技项目储备库,从源头上解决了科技项目和经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二是强化激励,系统设计科技创新保障措施。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同时在政策、制度和人才三大措施保障方面,正在制定系列实施办法和方案,这些措施在全面实施后,将使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充满活力、高效协同,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了《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在整合科技计划布局,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创新科技投入方式,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和整体部署。四是扩大开放,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建设了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科技联动机制,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全面科技合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重大工程科技战略咨询等活动。完善与发达省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产业转移、延伸和升级;五是尊重规律,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了38家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和22家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覆盖全区12个盟市。科技重大专项的87.6%的经费投入到企业,解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带动企业投入36亿元。“十二五”以来,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获奖项目有42.5%的奖项由企业获得。设立了总规模4.8亿元的内蒙古协同创新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科技与金融融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六是突出重点,全力实施三大工程。围绕“8337”发展思路中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工程和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突破了一批重点领域发展瓶颈,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转化了一批技术成果,助推了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提升。实施创新人才和平台体系建设工程,按照项目、平台、人才三位一体建设思路整体推进。国家级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2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到2个,总计形成2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系统”,为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了核心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使我区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巨大跨越,因此,创新型内蒙古建设需求迫切,任务艰巨。”李秉荣认为,“十二五”以来,我区开展和实施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国兄弟省市的前列,并初见成效。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自治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处在全国第三梯队靠后的位置,持续实施好科技创新三大工程,是“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作为一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按照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系统解决创新中的问题,真正把创新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发挥引领作用,把五中全会对创新的更高要求落到实处。
创新驱动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和 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